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一个上海人在北京

      关于这两个城市,已经有无数人花了不少笔墨和口水做了无数讨论;关于这两个城市里的人,至今仍然互相看不惯,在说不清楚是羡慕还是嫉妒、是讨厌还是暗恋的情绪中彼此叫着劲儿。在此,我真的不想再举那些举不完的例子,打那些打不完的比方,为任何一方辩护。事实上,这种对比无聊得很,也平常得很,就象纽约和洛杉矶,巴黎和马赛,伦敦和利物浦,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这种当地版的双城记。

      作为一个刚刚移居北京的上海人,东南西北还没辨清楚,对于这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的路数,实在还没有摸清楚。尽管我以往有过很多次在北京度过的疯狂周末,但那时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路人,其感受和定居下来后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在旅途中曾经邂逅的那些小城,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永远美好的记忆,是因为当初我人没有留下来。现在的我,对北京已然没有了向往,生活的细节成了最卑微最琐碎也是最直接的感受。

      一个比我早到北京一年多的上海朋友在向我解释怎么去家乐福的路线时,特地跟我强调,“我一直喝光明奶!”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了他对北京本地或者说上海以外国境线以内产品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感从一罐牛奶一直延伸到他坐在办公室里对手下人的态度。

      然而我懒人一个,就近去了京客隆。离家最近的小超市有我们家的日常饮料——健怡可乐,我顺手也就把三元奶往篮子里搁了。说到这个小超市,不得不罗嗦两句。我在上海的家门口,大小不一地罗列着不少阿婆阿叔们开的小卖部,再加上超市、便利店,简直是乐坏了我们家两条懒虫,可是搬来北京后,就再没有半夜下楼买几串鱼丸的乐趣了。生活上的不方便,几乎是所有有过上海北京两地生活经验的人对北京的众口一词,存储白菜的日子是过去了,但仓储式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对于我这种喜欢在回家路上顺手买一瓶汽水,写字写到凌晨突然想来一支巧克力雪糕的人来说,只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冰箱苦笑了。

      说回前面提到的这个小超市,却出人意料地有品种齐全的奶酪,价格低廉的匈牙利萨拉米,各种早餐麦片甚至美国产的健怡可乐!总之西人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这种绝对具有针对性的生意头脑,从未出现在上海街头此起彼伏的小铺子,却突然像海市蜃楼般矗在我们北京家门口的大工地对面,着实令我迷惑不解。

      我尝试着分析:北京有钱人多,有车族多,就有周末开着车大肆采购的生活习惯。而大部分老百姓过日子精打细算,买东西有规划,24小时便利店的功能似乎微乎其微;北京外国人来的早,数量多,就会有这种专做老外生意的小店。可是我又一想,那么像我这样对生活质量有点小小追求的穷人眼里的富人,富人眼里的穷人们呢?我们在这个城市里怎样寻找一种较为舒适实惠又讲求情调的生活方式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个不言而喻的暗示——上海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而北京,一个更加直截了当,毫不含糊的城市,似乎没有狡捷的中间路线。没钱买私家车,就只能硬着头皮钻进臭臭的夏利去赴宴;不像在上海,一个电话就可以轻松地预定红旗出租车,起步价:10元。

      类似的例子只要一在有上海人的北京饭局上开讲,就没了刹车。最令我尴尬的是,每每有人介绍我时说,“这位是刚从上海移居过来的……”便总有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惊呼,“呦!这年月还有专门从上海搬来北京的?”弄得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好像是在上海混不下去了被排挤出来的。是啊,上海如此的热门,连台北的朋友过年发来短信都开玩笑说,这个地方很快要人去岛空啦,全跑上海去啦!而我,居然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往沙尘暴里钻,大概也只能怪自己嫁错了人,随夫冲军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还是在叙叨文章开头我所说的那些无聊的例子和对比,这不得不让我承认这篇文章的无聊。已经申奥成功的北京和申博成功的上海哪个更好?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很无聊。我只清楚一点,我搬来北京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追求无聊,而我深信,在这一点上,北京绝不会令我失望。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