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在路上

  • 拍照于我是一桩治愈系行为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注:Instagram已改为yin_fotomeditation]

     

    | 我与摄影 |

    我拍的东西都是平时生活所见,多用iPhone。一本正经地端着大相机和其他设备“搞创作”是极少的。2016年初,我把我的instagram用户名改成了yin_fotoyoga,在签名栏写下了“I practice yoga to bend my body, take photo to bend my mind”。我觉得这句话比较符合我现在拍照的状态。尽管我也不太练瑜伽,但是只要我练,就是伸展和放松身体筋骨。我拍照也不那么勤快,但只要拍,我的意识就抽离了生活琐碎,眼睛专注于所见,相当于脑筋舒展和放松。

    可能是北欧纯净的空气和通透的光线,我逐渐对光和影,对坏天气和黑暗给环境带来的神奇变化更敏感了。还有就是各种表面产生的反射。目前来讲,我觉得我还谈不上所谓摄影上的追求,所有的共性和效果多在整理照片时发现的。有时候想多了,反而拍出来很差,这应该是由于我没有技术上的训练。不过我现在还是想多着力于在眼睛和直觉上的反应,让大脑处在一种松弛状态。

    拍照于我是一桩治愈系行为,没什么野心,虽然还是常会被想提升的念头所骚扰。最近有意尝试的是超短录像。比如这里的一些照片,我用固定机位拍了同样场景的录像,最多二三十秒。不同的是活动的光影和画外的声音,蛮有趣的。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晨光,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努克西奥国家公园,2015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泳池绘画,2014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人造光,2015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车窗,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椅子,2014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城市另一边,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板条箱,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终点站,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出口,2015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新年前夜焰火的烟,2014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森林,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冻结的光,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墙上的树叶,2015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静默礼拜堂,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窗外的海报,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中央火车站,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水缸那头,2015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落叶,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黑门上的反射,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站台扬声器,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火车车窗,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港口,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照片中的我,2016

    摄影,街头摄影,倒影,投影,iphone拍摄

    投影,2016

     

    原文刊自 灰光灯 素人馆

  • 有个性的纽约经济旅馆

          住进格什温纯属偶然。纽约的朋友发来链接说说碰碰运气吧,这个旅馆常常爆满的。

          从人潮涌动的宾夕法尼亚火车站出来后,我费了点儿小力气才爬出曼哈顿下城的地铁。毕竟是老了点儿,(不是我),纽约地铁上上下下不少错层、许多台阶,手提旅行箱、肩背大口袋的我很快就觉着沉了,不由在心里赞一声华府的地铁。

          格什温在27街,紧挨着第五大道。即使是在渐暗的暮色中,我这个外乡人也能老远就一眼望到。刷成酒红色的老公寓在一片灰暗的大楼中格外突出,尤其是外墙上杵着的银色灯笼们,好像神话中怪物头上的角、又好似一滴滴巨大的水银,闪闪发亮。由于事先已经在网上看到过这奇形怪状的样子,我倒没有被吓着,反而觉得那红色的门面不如照片上来得出挑。

          没有衣冠楚楚的门童,也没有步步紧逼的行李员,大堂前台的女人一声“嗨”说得极其随意,好像是招呼朋友。办好入住手续,一个正在拖地的小伙子停下手中的活儿,说我带你上去吧,就把我和行李,连同他的清洁家什,一起塞进一部带有铁栅栏的小电梯。这是我的电梯,他强调说,平时你应该用旁边那部自动客梯。

          这让我想起我在欧洲住过的那些旅社。挤在闹市的小街小巷之中,咯吱作响的楼板、狭小简陋的卫生间、不干不净的床单……;我坐过的最小的一个电梯是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红灯区附近的一家小旅馆,我和一只箱子进去后,就只能关门了。当时,我觉得自己像是站在一架竖着的棺材里,往上开进天堂,往下开进地狱。相比之下,格什温已经蛮豪华了,至少我再不用拎着箱子爬楼梯。

          房间没有我想象的大,也没有我在网上看到的宣传照片那么漂亮,但这都早有心理准备的。当晚最大的失望是发现必须付钱才能无线上网,而非所说的免费。并且我想付钱也付不了,被楼下服务员告知要等第二天技术人员来了才行,(结果第二天我一开机,又莫名其妙上了网)。当晚另一大发现,是洗澡时觉得有冷风飕飕,仔细检查后原来是卫生间的一扇推窗下漏着好大一条缝,难怪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也听得分外真切。不过这也没有给我带来太大困扰,因为格什温自称带有欧洲风格,所以像我这种但凡领教过欧洲便宜旅社的人,都不会计较她的这些小毛小病的。

          次日清晨七点,我就被建筑工地的噪音吵醒,这倒挺中国,而非欧洲风格。拉开窗帘,才发现原来是对面的大楼正在整修,左面已经被敲打得七零八落,像被炮弹炸掉了门窗;右面的大型健身房却窗明几净灯光大作,已经有几只早起的鸟儿在跑步机和脚踏车上折腾着,在依稀可闻的节奏音乐中,我几乎觉得他们就要冲破落地窗向我扑面奔来了,连他们脸上的汗珠都似乎清晰可见了!这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下城的高楼之间原来可以这么近,平时在地下走的时候,只顾着仰头惊叹高度,却没有横向的距离感。

         这样的“叫早”服务,当然不是格什温所标榜的。这个1993年创建的旅馆号称是纽约城里的第一个上档次、有设计意识的经济旅馆。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她的黄金地段。出门右转,就到了第五大道,没过几个路口,就到了帝国大厦;继续往北走,可以沿着百老汇大道抵达时代广场、中央火车站。有脚力的话,可以一直走上去;没脚力的话,跳上沿线的地铁,坐到中城和上城,这一路上可看的风景和人、可去的博物馆和画廊,可是多得很。我站在帝国大厦门口,犹豫了很久,直到脖子都抬酸了,才不置可否地折回第五大道上的一家咖啡馆。对于登高,我一直没有很强的征服欲,但纽约的高处,毕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之所以最后放弃,只不过是受时间限制。我终于还是选择了吃一顿毫不仓促的早餐,一边享受纽约的烟熏三文鱼焙果,一边看行色匆匆的纽约客。

         至于有关格什温的种种传闻,我就只能在大堂溜达的时候慢慢揣想了。大幅的现代画、形状奇特的家具、色块鲜明的搭配,倒也的确如她自己所说,适合给杂志拍选题,据说连朱莉娅·罗伯兹这大美人也来拍过。如果不搭电梯,一层层走上去,会发现格什温强烈的波普艺术装饰风格。事实上她的确和安迪·沃霍尔的几个门徒们有亲密联系,沃霍尔“工厂”时期风格的艺术品随处可见,走廊和楼道就像个向沃霍尔致敬的画廊。十三层是著名的“模特楼层”,专为忙碌的专业模特们准备,据说其特点就是超大衣橱和按摩床。

         总是忙于举办各种音乐文化活动的格什温,吸引的是“有创意的国际旅行者”,每年资助一两个“驻地艺术家”,免费提供住所和展览空间。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够有创意,要不是呼啦啦一片片涌进涌出的年轻孩子们,我都要忘了格什温还有宿舍型房间,一个床铺一晚才40美金,任谁都不需要太有创意,就可得出划算的结论来吧?

         但她大概是不太适合一本正经的商务人士的。臭名昭著的性博物馆就紧贴着格什温,明晃晃的沿街橱窗里,装置着五颜六色的半透明塑料阳具们,灿烂得就像一堆儿童玩具。旁边写着一行字:“请不要触碰、舔、抚摸、攀爬展品。”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 单亲假期

         六个星期,转换了无数次的汽车、火车和飞机,从凉飕飕的北欧乡村、烈日炎炎的维吉尼亚海滩,再到纽约州风景宜人的赫德森山谷,我们终于拖着两个捣蛋鬼回到了家里。假期是令人愉快的,平时工作忙碌的爸爸终于有时间和小朋友们尽情玩耍;假期也是令人疲惫的,没有了幼儿园和祖父母,两个小家伙除了睡觉,每秒钟都和我们黏在一起,极度挑战父母的耐心和体力。

         我不由地想,如果两个大人带两个小孩都那么累,那些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们,尽管他们的数量要少得多)可怎么度假?或者说,这还叫度假吗?可能休假完毕走进办公室倒还长出一口气呢。事实证明,我的担心虽然合情合理,却有点迟。或者说,有些人早就体恤单亲父母们,并且急他们所急,乘机也开拓了自己的生意。

          离我家不远的马里兰州州府安纳波利斯,就有个“单亲旅游”公司(singleparenttravel.net),专门为单亲家庭组织团队旅行。创办者是个号称“环球布兰达”(Global Brenda)的女士,她似乎也是(至少曾经是)个单亲妈妈,并且从事旅游行业多年。布兰达·艾尔威而(Brenda Elwell)的书《单亲家庭旅游手册》(The Single Parent Travel Handbook)为单亲家庭度身定做了环球旅行线路,同时也详尽列举了单身父母在旅行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事项和一些专门提供“单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和旅游胜地。

          那么,单身父母们在带着小家伙(们)旅行时,除了要“孤身奋战”地照顾孩子,到底还会有哪些烦恼呢?正常家庭或许不会想到,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多数的旅馆房间价格都是建立在两个成人居住的基础上的,当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入住的时候,显然就有点不划算;在大多数的度假胜地,都会看到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其乐融融的景象,对于只有爸爸或妈妈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种刺激,让本来开心的休假,添了道堵;有些国家需要单身父母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否则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旅途中的安全问题更是重头,两个大人看一个孩子有时候都会出差错,更不要提一个人兼顾那么多事。我在维吉尼亚海滩就目睹了一个四岁男孩失踪之后的纷乱场面,好在警察很快在十几个街区之远的海滩上找到了他,大家才松了口气。作为单身父母,尤其是单身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稍不留神便容易让坏人钻了空子,如何在各方面做好防范措施还真不可忽视。就像布兰达所说,“你可以看上去像个旅游者,但至少不要像个又傻又笨的旅游者。”

          “环球布兰达”在她的书中和网站上给单身父母们提供了好些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适合“单亲旅游”的旅游点信息,她为单身父母所撰写的旅行小贴士也颇为周到,连我看了都很有收获,可见身为旅游行业的业内人士,她对于如何带孩子出门,并且玩得好,很有经验。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不会坐在汽车后座看动画片,而是坐在前座帮着爸爸或妈妈看地图找路。布兰达指出,这样的机会,如果父母鼓励得当,引导得好,孩子会很有满足感、很开心,更令他们比同龄人成熟一些,富有责任心。她自己的儿子从五岁起就担任“行李保管员”,在机场负责点数自家行李;稍大后,他甚至在亚马逊河的旅途中,爬上大巴顶部,确认自己的行李捆牢了,还帮助其他人搬运行李。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锻炼良机。

          至于布兰达组织的那些旅游团队,就更造福于单身父母和孩子们了。所谓“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一大帮单身爸爸妈妈们一起旅行,互相照应,无论对心理上还是实际旅程,都大有益处,说不定还能起到“配对”作用。而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朋友,不必为被问“你爸爸呢?”或“你妈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而感到尴尬。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社会对同性恋的认同度有所提高,再加上自愿选择做单身父母的人也比以往有所增加,单亲家庭已经成为社会构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似乎所有的单亲家庭都不愿意被另眼相看、特殊对待,但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有针对单亲家庭的特殊服务,父母和孩子们还是很受用的,“单亲旅游”的成功就是例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 云淡风清的苏眉岛

           好多年前,当中国的旅游团前呼后拥地挤往普吉岛时,我也跟风去了一趟。虽然是单独行动,也没有选择在最热闹的巴东海滩入住,还是被忽啦啦一片片的亚洲旅游团给吓到了,再加上三五成群寻求刺激的欧洲疯男狂女们,令我这个一不对人妖感兴趣,二不想脱光了晒人干的旅游者倍受视觉和听觉的骚扰,其他感官自然也连带着功能受损,一个假期不得清静。

           吸取教训的我,后来的冬假就去了当时还不被旅行社列为暴利目的地的苏眉岛(Ko Samui)。说起来,苏眉岛的第一批原住民都是来自中国海南岛的呢,一百多年前,他们带着椰树养殖的绝技到此讨生活,从此扎下根来。直到现在,你在岛上最古老的城里,还可以看到海南岛的地图和纪念中国精神的神龛。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令我觉得苏眉岛的饭菜特别香,人特别友好呢?反正之前我并不了解这些背景,就误打误撞跑去拜了老祖宗。

           距离首都曼谷五百多公里的苏眉岛,人口才三万多,据说当地政府拒绝了很多电影工业的诱惑,宁可保持简单纯净的自然环境;也正是由于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答答,苏眉岛越来越成为一些独立旅游者们的理想去处。虽说远离尘嚣,苏眉岛却有直通曼谷的航班,这让既想遁入香格里拉、又不想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的现代急性子度假人最开心了。小小的机场犹如一个开放式花园,要不是看到到处拖着行李的人群,我根本想不到这会是个露天机场候机厅,倒更像是个度假村的庭院。

            我通过网络订下的海边小木屋在拉麦海滩(Lamai Beach)附近的小山坡上。这家由欧洲人投资管理的小旅馆躲在密密的椰林后面,几栋漂亮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地临空眺望大海,正是我所中意的风格——低调且含蓄。一栋小木屋就是一套客房,也就是说付着房间的费用,却享受着小别墅的待遇。春节期间的苏眉岛气候,并非酷热期,傍晚时分气温就逐渐下降。夜深人静之时,不如关了空调,打开窗户,让海水推涌海滩的阵阵涛声直扑枕边。如果仰望天空,你还会发现久违了的星尘,虽然不那么密集,却玲珑有致、恰到好处地排布着。此时没有酒吧迪厅传来的喧闹声,没有派对动物们的大声说话,甚至连全泰国最令我心烦的“突突”车声音也消失了,只有海水有节奏的哗哗声。那是最好的冥想音乐,令一颗来自都市的烦燥之心渐渐沉静平定下来。

            苏眉就是这么一个宁静致远的地方。我几乎每天睡到自然醒,在旅馆靠海的凉亭里吃含有大量水果的早餐,然后拿一本书走下山坡,到拉麦著名的白色沙滩上找一棵椰树一靠就是大半天;或者在旅馆眺空的小泳池里趴着,居高临下地看海;有兴致的时候,就走到路口叫一辆“突突”车去市中心吃个饭、逛逛店什么的。但拉麦所谓的市中心,规模小得很,没走几步路,所谓的商业街就完了;这里的旅游者明显要少得多,所以到任何饭店或商店,都不会出现人头涌动的情景,就连晚饭时分,靠海的饭店和餐桌都可随处挑拣。然而这并不影响美食的质量,在这种慢悠悠的节奏下,食品的味道被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了。

            实在耐不住寂寞的人,其实也可以去洽温海滩(Chaweng Beach),那里白天的水上活动很丰富,商店极为热闹。酒吧和夜总会也很多了,当然也有情色诱惑,可这里毕竟是苏眉,不会有普吉和曼谷那样的赤裸裸,而是充满暗示的含蓄,让大家都顾及一点必要的脸面和风度。

            苏眉终归是云淡风轻的,她适合无所事事的懒人假期,适合一颗不那么急吼吼的心,一个想清空归零的脑袋和一双想慢下来的脚。

     

    苏眉岛旅游讯息:www.kohsamui.com

    我在拉麦海滩住的小旅馆:http://www.kohsamui.com/bayviewresort/

     

             FTChinese.com生活时尚

  • 斯德哥尔摩设计之旅

         瑞典和芬兰这两个总在相互较劲儿的国家,对于设计这件事情,自然也要一争高下。政府极力支持的设计工业,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的确是不可小看的经济原动力。如果你一时分辨不出谁是瑞典人,谁是芬兰人,因为他们长得差不多,说的话也一样怪,那就看看他们手里拿的手机是诺基亚还是爱立信,立马一清二楚了。

    斯德哥尔摩:老城新店相辉映

         下了游轮,坐上地铁,就可直接把你带到斯德哥尔摩的中心地带。斯德哥尔摩明显要比赫尔辛基大得多,热闹得多,更像个国际大都市的感觉,但仔细一看,似乎更漂亮的斯德哥尔摩在现代建筑风格上却未见得比得了小小的赫尔辛基。当然这并不影响你肆意游荡“老城区”(Gamla Stan)的愉快心情,尽管充斥了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小街巷或许让你想起上海城隍庙。Bla Station (www.blastation.se )的展示厅在这一片古城风貌之中,立刻令你耳目一新。这个常年展示当代青年瑞典设计师之经典家具作品的地方如同时光隧道,一下子把你从中世纪古城带进了未来世界。隔开没多远,是自称世界上最漂亮的雨衣的Margareta Forslund Design (www.margaretaforslund.com ),所有的雨衣布料都是由艺术家本人设计并亲自手工印制。这对于天气恶劣的北欧冬季来说,倒确是暗夜寒冷中夺目养眼的风景,给不愿出门的人一个走进风雪的借口。如果你是个崇拜学术权威的人,那就不能错过在老城区中心的诺贝尔纪念馆(www.nobelmuseum.se ),而往老城偏西方向走出去一点,就是每年举行诺贝尔颁奖仪式的市政厅(www.stockholm.se/cityhall )。

    年轻设计师作品汇聚地

          出了老城继续往北走,越过大桥,就到了斯德哥尔摩活力四射的市中心,更多的设计店铺和画廊分散在此。Design House Stockholm (www.designhousestockholm.com )汇聚了 25名北欧地区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作品,并不局限于瑞典本国人,或许是世界上最能代表且普及北欧当代设计的零售商,我在美国的不少设计店和博物馆小卖部就捧场过他们的产品,到了这里当然更要进贡一下大本营了。而 Nordiska Galleriet (www.nordiskagalleriet.se ),David Design(www.david.se )和Svenskt Tenn (www.svenskttenn.se )同样是值得探访的设计大店,尽管背不回去那些漂亮的沙发和灯具,拍点照片回去也能当屏保啊。R.O.O.M (www.room.se )被著名的主攻建筑和设计相关产业的Conran集团杂志Live It称赞为“流淌着野性的想象”,“所有的东西都是灵感”,面对如此佳评,你总要去一窥究竟吧?

         在老城南面隔水相望的小岛Sodermalm 是瑞典文艺青年和艺术家们的聚集地。和北面的市中心西相比,这里的大街上气氛更为轻松,人们也不总是穿得那么光鲜体面,总的来说就是令你感到更酷一点,更另类一点吧。虽说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是这边的主要风景,但也有一些令人惊喜的设计小店。比如10 Gruppen(www.tiogruppen.com )汇集了10个瑞典设计师的布艺设计作品,颇有挑战布艺芬兰老大Marimerro的架势。而Gudrun Sjoden Design AB(www.gudrnsjoden.com )的服装适合喜爱大自然风格的朋友,其网上商店可以一扫你行李装不下的忧患,看中什么,回家点击鼠标再买也来得及。

    岛上的博物馆

         当你终于逛得头晕眼花之时,或许可以坐上渡船前往东面的小岛,享受一下美丽的自然风光,平静一下被高价标签搞得心烦意乱的情绪。岛上风景宜人,却也有让你干脆疯狂到底的云霄飞车。要是你对瑞典设计还没看过瘾,收集了自16世纪起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和日常用品的Nordiska Museet (www.nordm.se )在岛上等着呢;瓦萨沉船博物馆(www.vasamuseet.se )则是另一个令你叹为观止的奇迹,这艘全世界保存最完美的 17世纪战舰首航即沉,直到1960年代才打捞出水面。假使这一切令你感到太沉重,那就干脆去长袜子皮皮博物馆(www.junibacken.se ),寻找一下失去的童真,倒也是个放松的好办法。

         最后,对于“民衣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尤其是走遍天涯海角都长着一付“中国胃”的同志们,我自然有责任给点在斯德哥尔摩打牙祭的小贴士。斯德哥尔摩的高级餐厅比比皆是,各有千秋,我要推荐的或许不是最著名厨师掌勺,却很可能令你感受独特,那就是Boutique酒店 The Rival Hotel(www.rival.se )。这家酒店的特色当然还是设计——极为经典的复古风格,99个房间个个不一样;而另一个卖点则是饭店老板Benny Andersson——曾是ABBA成员,你若是歌迷,就更应该烧烧香了。如果时间有限来不及住店,那么在同样设计极为精彩的餐厅吃顿饭,咖啡厅里喝杯茶,甚至晚上的酒吧喝一杯,看场演出,也不错啊。

         至于街边小吃,那就是名字听上去像“噼哩啪啦” 的土豆炒红肠了,对不对胃很难说,但肯定管饱,要是再叫上杯啤酒,准保你吃得希里哗啦!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

     

  • 赫尔辛基设计之旅

         当腰包日渐鼓涨的中国旅游者前赴后继涌向欧洲时,观光购物首选之地通常是巴黎和米兰等时尚之都。等团队到达天高气爽的北欧,与之前熙熙攘攘的繁华相比,城市一下子显得清冷而安静,不仅购物热情逐渐降温,连观光的劲头也索然起来。

         作为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名资浅居民,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广大同胞指一条明路,因为每一次有朋友前来,总是要问你们那儿除了洗洗桑拿,还有什么可干的呀?与其每一次口干舌燥地重复介绍,不如干脆写下来与民同享。如果你是个偏爱点另类文化和现代艺术,尤其对设计和建筑感兴趣的文艺青年,就可听我聊聊如何游走波罗的海遥遥相望的双子星——赫尔辛基和斯德哥尔摩。

         针对近年来购买力逐渐赶超日本旅游团的中国人,我设计出一条家居设计产品的shopping线路,也算迎合国内大搞装修的风尚。

    赫尔辛基:从火车站开始

         自从芬航开设了赫尔辛基往返中国的直飞航班,我们猛然发现,这个想象中山高水远的城市,事实上是离中国大陆直线距离最近的欧洲城市。所以北欧之旅由赫尔辛基打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小小的赫尔辛基虽然可能令北京上海来的客人觉得不过瘾,但小有小的好处,喜欢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设计的人,不用走得腰酸背痛、脚底发麻,轻轻松松拐几个街角,便可搜罗不少精品好货,同时沿路欣赏大师们恒久流传的建筑,好比游逛一个超大型的露天设计博物馆。

         位于城市中心的中央火车站是理想的始发点。这栋由堪称北欧设计学派鼻祖的建筑大师埃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设计的大楼本身就足以令建筑爱好者顶礼膜拜一番。出了火车站往西北角一拐,一条既像巨型蠕虫、又似外太空飞船的庞然大物便出现在眼前,这是美国当代建筑大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的大手笔。芬兰KIASMA当代美术馆(www.kiasma.fi )可以说是北欧地区最令人惊艳的美术馆,崇尚清晰和简洁的霍尔在这片极少主义发祥地真可谓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其宽敞通透的空间设计和对自然光线充分利用的技巧令当代艺术作品得以完美展现。看完展览,当然不能忘了光顾KIASMA小卖部,不仅有很多心思巧妙的小玩意儿,还有不少介绍北欧设计的英文书籍。而KIASMA咖啡馆更是赫市文艺青年们的聚集地,要想知道芬兰艺术家们都什么德性,可以在这里蹲点儿。

    赫尔辛基设计区中心地带

         出了KIASMA,仍然对建筑感兴趣的,可往北拐一点,瞻仰芬兰设计之父阿尔瓦·阿尔多(Alvar Aalto)的“芬兰迪亚”音乐厅。否则,便可径直往码头方向走去。这一路,就得提高警惕捂好钱包了,漂亮东东太多,要经常以行李超重来提醒自己才能忍住不下手。通往码头的花园大街两边,尽是芬兰响当当的国际品牌。素以玻璃陶瓷产品著称的百年老厂Iittala概念店(www.iittala.com ),足以让来自“china”的中国人眼界大开。但你若欣赏不了极简主义,也可能对一只普通小碗的价钱迷惑不解。Marimekko(www.marimekko.fi )的大花布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流行至今,靠的是经典图案设计和精湛的花布印刷技术,你要是发现布口袋比皮包还贵,可千万别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芬兰设计论坛的卖品部(http://www.designforum.fi/shop_en )就在花园大街南面的岔路上,对于时间有限的人来说,就此一处,便可囊括芬兰当代设计精品了。其中不乏一九九零年代后在国际设计界声名鹊起的一批芬兰新锐设计师作品,可谓个个精彩。如哈里·考斯基能(Harri Koskinen)的冰砖灯,“金枪鱼”(Tonfisk)的“温暖”茶杯茶壶,想不带点回去都难。顺着这条路继续往西南角折,就算是进入所谓的赫尔辛基设计区中心地带了。

         Aero Design Furniture(http://www.aerodesignfurniture.fi/ )以北欧经典设计为主线,多数来自北欧设计黄金岁月——一九六零年代的作品,尽管你很可能难以相信那些线条流畅意识大胆的设计竟然已有几十年的“高龄”。最近走势正劲的玻璃女艺术家Anu Penttinen(www.anupenttinen.com )的展示厅可能不太shopping-friendly,忙碌的她说不准什么时候才会有空来开门迎客。运气好的话,她和蔼的妈妈会驻守在此,否则你就只能隔着橱窗看她那些黑白分明的玻璃花瓶,过过干瘾了。IVANAhelsinki(http://www.ivanahelsinki.com)是另一个在国际设计界不断窜红的女时装设计师Paola Suhonen的品牌店,她的设计灵感来自一九七零年代的露营文化,看似邻家女孩的小花裙却不可小觑,坚持“芬兰制造”、小批量精工制作,都是她引以为豪的商业道德。

    设计师的“废品收购站”

         你要是想淘淘旧货,这一片有不少二手古董店,比如Bisarri(http://www.bisarri.fi/ )汇聚了断档停产的陈年老货,大量芬兰国宝级大师为民众设计的日常用品,要是当年奶奶们没有买,现在的价钱可就是翻了好几番了。至于Myymala2(http://www.myymala2.com/ )和SECCO Finland(http://www.seccoshop.com/english/yritys.html ),就显得比较另类了。前者是个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画廊兼小店,从装置作品、音乐,到其他怪里怪气的衣服包包应有尽有;后者所卖的全部是废物利用再设计产品,比如电脑敲键做的扎头绳和小戒指,塑胶唱片压制的果盘,轮胎橡胶重新处理后设计制作的时髦挎包,破布头改良的沙发垫……。这个只成立了两三年的“废品收购站”已在世界各地获得关注和好评,并立志将其概念推广到各个国家,提倡环保主义。发展迅猛、同时带来严重污染问题的中国,已是他们的重头发展目标。

         逛到这里,我估计你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要不然重重的购物袋也把手指勒得生疼了。虽然芬兰菜之“恶名”被总是胡说八道的意大利前总理贝鲁斯科尼也曾抓来开涮过,但我还是要不遗余力地向你推荐Zetor餐厅(http://www.ravintolazetor.fi/eng/index.html )。尽管拖着疲惫的身躯,你得走点回头路,往火车站方向行进,但你很快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以捷克拖拉机品牌命名的餐厅,其菜量之足,没有点拖拉机手的胃口是无法一扫而空的。至于菜的风格,自然是源于芬兰人纯朴的农民本质和家常风范,不仅不如传说中的难吃,而且美味独特得很。Zetor每出一份新菜单,我都要顺一份留念,那是一份做成报纸模样的菜单,充斥了有关Zetor的假新闻,通常会拿芬兰的政治家们开玩笑。而每一道菜,不仅名字幽默,更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搞得你最后忘了点菜,光把菜单当笑话集锦看了。

         终于酒足饭饱的你,此时可以浑身是劲地再次向码头进发了。在那里,Silja Line游轮将在艳阳高照的夏日白夜,载着你从“波罗的海的女儿”驶向“梅拉伦湖的皇后”——斯德哥尔摩。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

     

  • 东瀛温泉之旅

          拥有2,200多个温泉区的日本,算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温泉王国。日本人对温泉之热衷,在众多的旅游杂志上可见一斑,有白雪皑皑的温泉、红叶飘飘的温泉、初春新绿的温泉、群山环绕的温泉、海浪拍打的温泉、溪流潺潺的温泉。总之温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泡温泉的理由更是数不胜数。

          大自然往往是公平的,作为一个多火山的岛国,温泉是火山带给日本人最好的礼物。温泉旅游也成了日本最大众化的旅游方式。不论是公司员工休假、一家老少出行,还是情侣度周末,人们常常喜欢投宿在有温泉的日式旅馆。就算是其他功能性的旅游场所如高尔夫球场,滑雪胜地等等,也大多建有温泉,这样不管玩什么,都可以去顺道泡一泡。

          温泉之所以那么令人喜爱,除了可以轻松解乏,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具有各种治病的药效。各地的温泉因为地质不同,具有不同的治疗功能,看一眼分类,简直是包治百病。从皮肤病、神经痛到风湿、肩周炎,乃至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肠胃病,真是没有温泉泡不好的病!除了沐浴法,还有饮用法,反正连喝带洗的,从头医到脚。说起来,这也和日本人历来的传统有关。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时候,一到农闲期,农民们就会带着大米、豆酱、酱油和被褥涌向附近的温泉。他们每天悠闲地泡着,一住就是一周甚至一个月,为的是休养身体。而温泉的各种疗效,大概也是这样被慢慢发掘出来的吧。至于这种背着行囊泡温泉的方式,现在就被演变成了带简单食宿的泉疗旅馆。

          诸位看官如若有机会前往日本出差,无论行程多么繁忙,都应该挤出一点珍贵的时间去泡一下温泉。不必担心所去之处找不到温泉,前面已经说了,日本处处有温泉,就是大都市东京,周围也有30多个温泉区。要说日本整个国家犹如一个热气腾腾的澡堂子也不为过,就等着你宽衣解带往下跳了。

          然而在往下跳之前,还是有许多需要了解的知识。虽然中国人也有泡澡堂子的传统,但是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文化差别和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许有的人最关心“男女共浴”的场面,令性情保守之人颇为尴尬。其实在日本,并不是每一个温泉都是男女共浴的,大多数都有“男汤”、“女汤”之分。(这里的“汤”是指温泉,可不是喝的汤!)而允许共浴的温泉基本都在户外,这或许也是你值得“冒险”之处,因为户外的露天浴场可以让你一边泡,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所幸的是,现在很多户外温泉都分男女部,解了许多游客的后顾之忧。

          如果你以为泡个澡就算是享受温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从踏上通往温泉路途的那一刻起,整个过程犹如一桩洗涤身心的圣事。这么说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温泉对于操劳紧张的城市人来说,的确是抛开一切的绝好借口。

           这种仪式般的背离方式,和动辄十几天的长假有所不同。温泉旅馆的享受,往往一个晚上就可搞定——下午3点check in,次日10点check out。就是在这一泊二食一宿住宿的20个小时里面,有着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安排,虽然不是非要执行不可的规定,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地遵守,好像真的是在履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进入客房后,跪坐在榻榻米上等待由女招待奉上的抹茶或煎茶,享用茶点;然后换上日式浴袍前往大浴场泡温泉;回房稍事歇息后前往餐厅用餐,通常都是利用温泉蒸汽烹饪的海鲜蔬菜等,健康美味;回房入睡;晨起,泡一回“晨汤”,顿觉神清气爽;早餐后准备离去……

          日本人历来偏好琐碎庞杂的繁文缛节,他们认为在此背后,所追求的是彻底而真实的身心抒放。茶道如此,泡温泉也如此。日本人相信,在肢体与行动非常细致地被全盘制约成一套既定的准则后,心灵便有所依有所寻,从而安定宁静。正如茶道所追求的终极境界:“和、清、敬、寂”。

          为了极致地追求这种境界,近几年日本非常流行所谓的“秘汤”。那就是在大雪纷飞的深冬,刻意往深山老林里扎,找一家离群索居的偏远旅馆,泡一把瑞雪半埋中的温泉,体会冷与热的极端对比,纯白与苍黑的山水画面,让感官更加灵敏地享受每一种细微的变化,让心境更加沉静而悠远……

          和日本茶道美学有着近似神髓的温泉文化,是一道身心的洗涤仪式。拖着一付皮囊在凡尘俗世中奔波辛劳的你, 有理由停下脚步,浸一回心灵的“清汤”。

    温泉关键词:


    意指温泉。“男汤”指男生部,“女汤”指女生部。“秘汤”指新近开发,人烟稀少的温泉区。“砂汤”是含有砂子的温泉,“泥汤”是含有泥土的温泉,当然还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汤”,总之你要分清楚这个“汤”是喝的还是泡的。


    温泉是用来浸泡身体,而不是搓澡的!所以应该在进入温泉之前,洗净身体,光脚进入温泉池,不携带任何毛巾等物。在浴池中可作一些缓慢的手足、腰部运动,还可以在池中慢慢行走,不过不要妨碍他人泡浴。


    在公共淋浴间,应坐在小椅子上用小盆接水冲洗,不要站着冲,以免水溅在别人身上。入池前先依次把身体由下往上用水盆盛温泉水泼一遍,最后从头上浇一下。这样使身体习惯了水温后再进入温泉,可有效防止头晕。


    不是所有的温泉都可以喝。应在有饮用许可的温泉,饮有泉眼处涌出的新鲜温泉水。饮用量为1-2茶杯。盐化物泉、碳酸氢盐泉适合饭前饮用;含铁泉、放射能泉适合饭后饮用。饮用含铁泉后不可立即喝茶、咖啡。

    风吕
    也就是浴场。但凡看到这两个字,就是温泉浴场到了。通常可见的字样如“露天风吕”等等。

    地狱
    来自日本佛教语言Jigoku,大概是因为古时候人们无法控制咕咕上冒的温泉而取意于此。“地狱巡游”就是温泉游;“地狱大餐”就是利用温泉蒸汽烹饪的饭菜;所以看到所有以“地狱”形容的东西都不必害怕,那只是和温泉有关而已。

    房费
    温泉旅馆的房费根据季节变化有所不同,1000元人民币是比较平均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包括了一泊二食一宿,并且享受免费的温泉泡浴。所以旅馆的温泉池是否合心意成了衡量价格的重要因素。

    和式房
    温泉旅馆的房间大多为和式房,也就是说一间房最多可住上四五个人。这是好友结伴而行的最佳选择。凡是看到“Ryokan”字样,就意味着该处为日式旅馆,可体验古时日本民居生活形态。其价格相差很大,视该旅馆是高级还是经济型为准。

    Check-in & Check-out
    这个时间和我们一般的旅馆时间有所不同,大多从下午两三点check-in算起,到次日十点或十一点check-out。登记时需看清楚,以免误时而支付不必要的费用。

    日本温泉地图

    北海道
    层云峡温泉
    特色:于1854年被发现,是大雪山系最古老的温泉。层云峡为日本最大峡谷,为世界罕见的石灰岩绝壁,宛如直指天际的柱子,长达24公里。百余公尺高的银河瀑布和流星瀑布在冬季结冰形成壮观的冰缎,令人叹为观止。峡谷中部的温泉街,各式温泉设施林立,即可享受温泉浴的舒畅,又可欣赏峡谷美景。
    泉质与功能:单纯泉和硫磺泉。主治风湿、肩膀僵硬、神经痛、关节炎、贫血、糖尿病等。
    交通:层云峡温泉位于北海道上川君上川町。由札幌搭乘特急至上川站需137分,再从上川站乘坐道北巴士至层云峡温泉站需30分。
    增值景点:大雪山国立公园、黑岳等。
    住宿:层云阁Grand饭店。老字号饭店,以可欣赏自然美景的露天温泉为自豪。房间为带卫浴的和式房,最多可住五人。价格随季节不同,均包含一泊二食,以及泡温泉。电话:0166-22-9235

    登别温泉
    特色:海拔200米,被原始森林所环绕。不仅拥有古代林牧风光,而且拥有多达十一种的不同泉水。登别温泉区旅游业发达,不论你喜欢那类风格的旅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吸引不少泡汤玩家。
    泉质与功能:有盐化物泉、含铁泉、硫磺泉、硫酸泉等11种。主治神经痛、皮肤病、运动神经和肌肉失调、糖尿病、风湿和慢性消化系统等。
    交通:登別温泉座落于北海道南岸的山谷中,札幌南方的登別市登別温泉町。从室兰本线登別站搭巴士到登別温泉站下車,路程约十五分钟。
    增值景点:熊牧场、地狱谷、伊达时代村
    住宿:第一泷本馆。1857年就开业的老字号饭店。以29个不同浴池以及一座面对著名景点地狱谷的浴池为名,更有广达五千平方公尺、男女共浴的超级大浴场。
    电话:01438-4-2111
    美食:淡水小毛蟹(kegani koramushi)、熊牧场的四方岭山頂有爱奴人传统的锅烧料理。

    东京地区
    贞千代温泉
    特色:屋型船,太鼓糯米饼,有江户时代的气氛。
    泉质和功能:盐化物泉。主治风湿、运动机能障碍。
    交通:位于都台东区浅草,营团地铁浅草站徒步十分钟。

    松乃温泉
    特色:位于多摩河畔的枫树林中,闲静舒适,四季美景不断。
    泉质和功能:硫磺泉。主治皮肤病、风湿、神经痛等。
    交通:新干线川井站徒步5分钟。

    箱根、热海地区
    箱根汤本温泉
    特点:箱根汤本温泉是箱根温泉族群中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温泉地。箱根地区本身也是著名的观光胜地。温泉区商店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繁华,是东京人周末最喜爱的去处之一。
    泉质和功能:单纯泉,盐化物泉。主治神经痛、风湿、妇科病、皮肤病等。
    交通:由东京搭东海道本线或新干线子弹列车,或由横滨搭东海道本线到小田原站下车,转搭往箱根的巴士或箱根登山铁道,约十到十五分钟在汤本站下车。
    增值景点:富士箱根伊豆国家公园、苇湖、玉簾瀑布、早云寺、阿弥陀寺、正眼寺。
    住宿:箱根汤本饭店。附有露天浴场,距离汤本车站仅徒步五分钟。可享受本地海鲜大餐和小田原名产梅酒。

    热海温泉
    特点:自奈良时代即被开发的热海是日本有名的温泉区,和九州的别府并称为日本人气最旺的两大温泉区。传说热海的温泉于公元749年由一群渔民发现,当时他们正在捕鱼,温泉却突然从海底涌出,惊恐的渔民请来道行高深的高人将温泉移至陆地,成为热海地区的无限生机。热海是个深受文人喜爱的所在,有“东方里维埃拉”之称,这里艺伎众多。
    泉质和功能:盐化物泉。主治风湿、创伤、皮肤病等。
    交通:热海温泉位在静冈县伊豆半岛东北岸的热海市,距东京100公里远。从东京搭乘新干线子弹列车前往,1小时内可到达。然后转乘东海自动巴士10分钟后在温泉站下车。
    增值景点:热海后乐园、热海梅园、熱海後樂園、來宮神社和双柿社、MOA博物馆、 Skyline高速公路
    住宿:大月饭店和风馆。饭店以正宗的怀石料理自豪,值得一试。客房布置颇为独特,以传统的建筑、复古的基调为主。

    京都、大阪地区
    汤之花温泉
    特点:京都汤之花温泉深藏在山中,传说从前武士曾在这里疗伤,这里的“汤”具有奇效。走一趟汤之花,可将京都文化与山水美景尽览眼底。春天樱花环抱下的露天温泉尤为宜人。
    泉质和功能:单纯弱放射能。主治:慢性消化疾病、疲劳恢复、神经痛、风湿、高血压等。
    交通:搭乘新干线嵯峨野线龟冈站下车搭乘巴士约15分钟可达。
    增值景点:岚山著名的樱花,嵯峨野如梦如幻的竹林。
    住宿:花温泉,电话:0460-3-5111。松园庄保津川亭,电话:0771-22-0903。
    美食:用海带汁煮的白豆腐和清淡可口的京都酱菜。

    有马温泉
    特点:日本最古老的温泉,历史悠久,附近有很多名胜古迹。日本女文学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吟诵道:“泉以七栗泉、有马泉、玉造泉为胜。”
    泉质和功能:含铁强盐泉、纯弱食盐泉、单纯放射能泉。主治神经痛、风湿、肠胃病、皮肤病等等。
    交通:大阪站搭东海道本线到达三之宮站,转搭巴士到有马温泉。
    增值景点:太阁汤殿馆(丰臣秀吉的汤殿)
    住宿:有马View Hotel。美味的怀石料理和家庭式的温馨接待,为其魅力所在。
    美食:有马的怀石料理。

    九州地区
    别府温泉
    特色:别府地区是全世界除了美国黄石公园外,温泉产量最高的地方,也是日本温泉文化的发源地。“别府八汤”最为有名,而血红、蓝、绿、褐等色泽各异的地狱景观也令人啧啧称奇。一进入别府,即可感受到烟雾缭绕、热气沸腾的场景,小城纯朴自然,保留传统日本民居的生活方式。
    泉质和功能:碳酸氢盐泉、盐化物泉、单纯泉。主治神经痛、风湿等各种疾病。
    交通:从长崎乘汽车两小时可达别府市,或者从大分市坐车前往,半小时不到即达。
    增值景点:“地狱巡游”、别府湾夜景。距离不远的汤布院温泉也是著名的温泉区,驱车前往一个小时即达。
    住宿:Japanese Hotel SAKAEYA,位于别府著名的铁轮温泉区域中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却是个也许提前一年都定不到房间的著名日式旅馆!旅馆只有五六间房间,最有名的就是他们的“地狱宴”。旅馆员工多为老妈妈,只会说日语,要想订到房就要凭运气。电话:0977-66-6234
    美食:以砂锅烹煮海鮮蔬菜,称为“地狱大餐”;还有大分著名的河豚料理。

    购物TIPS:
    “Made in Japan”已经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赴日最值得采购的大概就是各类小家电、摄像机、照相机等电子产品了。这些商品最好是在电器街或者大型电器商场购买,因为价格要比一般的百货公司便宜许多。然而在此之前,仍要搞清楚是否可讲价、有关退税等细节,以免白白损失。
    鉴于温泉所在地多为幽静的小城市,购物行动最好在途径大城市如东京、大阪的时候进行。因为越到小城市,此类商品价格越高,而且选择不多。

    交通TIPS:
    JR(日本铁道)集团销售的日本铁路周游券对旅行者来说是非常划算和方便的车票。
    有了日本铁路周游券以后,您就可以几乎是毫无限制地(新干线的新型特快列车“希望号(Nozomi)”除外)接连乘坐与JR有关的巴士和轮渡了。
    除了某些场合以外,日本铁路周游券原则上是只为在日本的外国人“临时逗留者”提供服务的。准备到日本来旅行的外国旅客必须事先在海外的日本旅行社代理店买好“周游券的兑换票”。
    外国旅客到了日本以后,要去指定的日本国内换票处,凭事先买好的“周游券的兑换票”,并出示盖有"临时逗留者"印章的护照,换取日本铁路周游券。

    行前准备:
    可上网http://www.jnto.go.jp 查阅详尽资料,以便制定旅行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5

  • 寻城记 之 琅勃拉邦,闲散的梦游

           琅勃拉邦有如一段我念念不忘的梦境,时常在纷扰嘈杂的城市里突然跳出来和我作伴。

          从万象明明有直达的飞机,我却为了省几个钱跳上了长途汽车。老挝的山区并无想象中那般美丽,无非是沿途的村落各有独特,然而对于村民来说,背着行囊的外国旅游者倒更像是一道新奇的风景。

          我在经受了十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汽车司机反复播放的艳情小调,以及拥挤了一车子的人、行李甚至摩托车自行车之后,终于在天黑前到达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据说即使是在战乱和革命年代,这个身居山区深处、湄公河边的小城都未曾有过丝毫波及,这多半是托了交通落后的福。

          不过,上个世纪初的法国殖民者们早早就发现了这块宝地,如今,他们留下的洋房却和琅勃拉邦最著名的寺庙们一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而我等背包族们能够大快朵颐的,则是又地道又便宜的法国大餐。

          带美式早餐的便宜旅馆,相当于两块钱人民币的新鲜果汁,以及红十字会的草药蒸汽浴,琅勃拉邦的日子不可谓不舒畅。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安静平和,这对于刚刚逃离柬埔寨哇啦哇啦的吵闹和随时围攻的骗子们的我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在琅勃拉邦,发呆和懒散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事实上在我眼里,从当地人到旅游者,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可是老挝人的生意之道实在是令人费解。太阳还没下山,店主就关了门,就算坐在街边闲扯,也不愿意起身为了你重新开张;讨价还价更是个艰苦的拉锯战,不到他的心理价位,任你使尽手段,他也不为所动。我和一个湄公河边的船工就有过一场失败的较量。原以为他闲着也是闲着,有生意总比没生意好,就来了个大杀价,没想到他还真的宁愿躺在大树底下乘凉,也不愿意薄利多销。较量的结果是当时我昂首挺胸地甩手而去,第二天却乖乖地回来随了他的愿。

          我和大多数旅行者一样,也租了辆自行车,每天从城南骑到城北,再从城北骑到城南,经过同样的寺庙,同样的铺子,累了就路边歇歇脚,数一数街上有几张熟面孔,几张生面孔。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自己还迎来送往了好几批游客。

          对于这样一个只有一条马路作为downtown的小城来说,匆匆赶路的旅游者只需两天就足矣;而寻求刺激的年轻人可能要更失望,琅勃拉邦没有廉价的妓女,没有便宜的毒品,唯一一家歌厅装饰得像八十年代中国大学的联欢晚会,11点一到铁定关门。所以幸运的琅勃拉邦没有东南亚其他旅游胜地的乱哄哄人挤挤,有的只是马路这边的一堆懒人慢悠悠地说话,慢悠悠地走路,慢悠悠地喝水,而马路另一边,是一堆和尚慢悠悠地念着经。

          于是我常常在特别恋睡的清晨,想念琅勃拉邦。闭上眼睛,是阳光下的树影婆娑,一片又一片耀眼的黄色穿梭晃动,逐渐模糊——那是僧侣们的长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5

     

     

  • 寻城记 之 忧郁之城

          德国诗人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940年在赫尔辛基度过了一段了无生气的旅居生活之后,不禁引用了一句芬兰谚语来表达他的感受:芬兰人用两种语言保持沉默。(意指芬兰的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

          现如今,寡言的芬兰人又多了一种逃避开口的工具——NOKIA:令这个北欧小国保持GDP的伟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芬兰人以拇指使用手机多过嘴巴,使得这个自杀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又成为人均发短信最多的国家。

          那年六月,我第一次到赫尔辛基,有幸享受一年之中上帝给予这块土地最美丽的时光。夏季的芬兰,日照时间几乎长达二十四小时,真正成了“日不落”之国。而随着阳光普照,内向的芬兰人也逐渐变得可爱起来。只是原本人就不多的赫尔辛基越发人烟稀少,临近仲夏节,更是万人空巷——商店关门、公司放假,所有的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发了疯地奔赴郊外,和家人朋友聚会派对。

          偏偏此时,正是大多数观光客涌向赫尔辛基的时候。这也难怪,有谁会在暗无天日、冰冷刺骨的冬季来此度假呢?于是逗留在downtown的,除了一脸傻笑的旅游者,便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留守在城里而苦口苦脸的本地人。

          事实上,赫尔辛基小小的市中心足以令来自大都市的观光客们失望,更无法满足名牌fans的需求。赫尔辛基也不是一个“foreigner-friendly”的城市,尽管你可以不出两条马路,就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其中包括数量最多、质量最差的中国餐馆。然而这并不代表一个异乡人可以在此忘情,相反,乡愁会变本加厉地席卷而来。这种无法融入的沉默,是养成埋头阅读的最佳时机,而当你在咖啡馆从书中抬起头来,却发现自己已然成为了这个城市中的一员。芬兰人也是全世界阅读率最高的人群,这和冬季的漫漫长夜不无关系。

          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过这种极端的季节变化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抑或人类在长久的忧郁和痛苦的思索中更容易激发艺术的灵感。这个小小的首府,星罗棋布地撒满了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其中不乏本地艺术家的好作品。和北欧电影一样,艺术家们总是在探讨如何面对惨淡的人生、寻找生命的意义。

          也是在夏天,我有事在赫尔辛基耽搁了半天,不幸挤入了仲夏节前夕汹涌出城的车队。平时宽敞的公路挤满了一辆接一辆车,有的车顶上梆着皮划艇或者自行车,有的屁股后面拖着露营的房车,只见开出去的,不见开进来的,整条路成了单行道。换了在中国,遇到这样的堵车阵势早就心急火燎了,可是长长的车队并没有人按喇叭或者喊叫。整条路上是如此安静,听得到晚风吹拂树林的沙沙声,阳光下的云朵如同一匹艳红的缎子飘在宝蓝色的天空。

          于是我也和所有的人一样,把背靠下去,心平气静地望着窗外发呆。是啊,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夜很长,而黑暗不会来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4

  • 寻城记 之 地狱的迷雾

        一直以来,京都或者奈良始终是我心目中所向往的日本。这或多或少是有点少年时期迷恋山口百惠电影剧照的后遗症。所以从长崎到熊本,虽然也见识了许多新鲜,如原子弹纪念馆,如世界第一的活火山群阿苏火山,更如意外地在熊本现代美术馆遇见我心仪的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装置作品,然而心里总觉得不着落。如不是到了别府,我几乎要断言这一趟日本之旅的失败了。

        尽管之前一再被告知,别府是日本著名的温泉盛地,其泉水涌量仅次于美国的黄石公园,居世界第二,我对这种说法仍然丝毫没有概念。直到车子驶进别府湾,远远近近、袅袅升腾的缕缕白烟才让我在惊讶中有所感受。

        旅游者前往别府是为了享受各种各样的温泉,据说具有各种医疗保健功能。这大概也是别府显得古旧的一个原因吧,除了静巷两边低矮的传统民居,街上走动的多为治病疗养的年老者。而令我着迷的,则是从路边地下水道不断散发出来的温泉蒸汽,这使得蜿蜒曲折的小巷在雾气缭绕中变得诡异起来;有人从路灯下的自动贩售机里买烟,听得到叮当的硬币跌落声和稍后打火机点烟的噗哧声。这种有如电影场景般的画面,便在刹那间充分满足了我对“电影日本”的片面幻想。

        但凡和洗澡文化搭边的,多少也会带上色情文化。昭和初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别府,率先将天然资源开发为旅游资源,并且最早推出女导游。然而我所见到的这个小城,除了蒸汽嗞嗞作响,安静得几近死气沉沉;饭店里也没什么客人,服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欧巴桑。于是我很多次试探询问陪同的当地官员,却总是被他面带正色地将话题轻易带过,这和长崎那个偷偷将《上海宝贝》日文版秀给我看的处长很不一样。他越不说,就越发令我好奇,并且越发对自己眼见的这一派纯朴安祥产生了怀疑,以至于觉得那温泉的雾气也在帮忙玩障眼法。

        我的无聊揣测始终没有机会得以考证。倒是回到上海之后,和世界建筑大师矶崎新先生的偶遇令这个疑问有了间接的线索。矶崎新先生作为大分县人,是大分县的骄傲,也为县内留下了很多设计。我一到别府,就被带到他所设计的全球塔顶端俯瞰别府全景。老先生的设计固然精彩,但是像别府这样保留日本传统民居状态的小地方,真的需要如此触目惊心的现代作品吗?甚至还有附带的国际会议中心?面对我的迷惑,这位快八十岁的老人非常坚定地说,别府这个地方,和以前相比,已经渐渐衰落了,他说,如果再不给她点刺激,那就彻底完了。

        然后他又补充,下次你去别府,应该到附近的汤布院去看看。我在那里设计的火车站就是完全传统式的木结构,因为汤布院是日本年轻人也喜欢去的地方,不仅保留了更多的传统,也更具有活力。

        与汤布院的失之交臂令我后悔莫及,暗暗责怪那个一脸严肃的别府官员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心态,把我扣留在一个大澡堂加老人院。这样评价别府,自然有失偏颇,但是由于大师的推荐,对于汤布院的无限向往很快取代了我对别府的回味。记忆中充满诗意的小巷和雾气中浪漫的路灯光晕居然开始变得乏善可陈,或者说因为缺乏人气而变得只是个虚假的电影场景。

        写至此,有必要解释一下文章的标题。刚到别府,我被满大街的“地狱”给着实下了一跳,什么“地狱馒头”,“地狱蒸菜”,地狱这个,地狱那个的,最离奇的是收到的一张名片,“别府地狱组合  某某某”!后来才知道,地狱的意思就是温泉,这个词来自日本的佛教语言,大概是古时候人们无法控制地下温泉的巨大能量而取意于此吧。

       想想自己也算是“地狱巡游”过了(真的有这个旅游项目!),到底云里雾里的错过了些什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