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赫尔辛基,忧郁,北欧文化

  • 寻城记 之 忧郁之城

          德国诗人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940年在赫尔辛基度过了一段了无生气的旅居生活之后,不禁引用了一句芬兰谚语来表达他的感受:芬兰人用两种语言保持沉默。(意指芬兰的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

          现如今,寡言的芬兰人又多了一种逃避开口的工具——NOKIA:令这个北欧小国保持GDP的伟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芬兰人以拇指使用手机多过嘴巴,使得这个自杀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又成为人均发短信最多的国家。

          那年六月,我第一次到赫尔辛基,有幸享受一年之中上帝给予这块土地最美丽的时光。夏季的芬兰,日照时间几乎长达二十四小时,真正成了“日不落”之国。而随着阳光普照,内向的芬兰人也逐渐变得可爱起来。只是原本人就不多的赫尔辛基越发人烟稀少,临近仲夏节,更是万人空巷——商店关门、公司放假,所有的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发了疯地奔赴郊外,和家人朋友聚会派对。

          偏偏此时,正是大多数观光客涌向赫尔辛基的时候。这也难怪,有谁会在暗无天日、冰冷刺骨的冬季来此度假呢?于是逗留在downtown的,除了一脸傻笑的旅游者,便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留守在城里而苦口苦脸的本地人。

          事实上,赫尔辛基小小的市中心足以令来自大都市的观光客们失望,更无法满足名牌fans的需求。赫尔辛基也不是一个“foreigner-friendly”的城市,尽管你可以不出两条马路,就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其中包括数量最多、质量最差的中国餐馆。然而这并不代表一个异乡人可以在此忘情,相反,乡愁会变本加厉地席卷而来。这种无法融入的沉默,是养成埋头阅读的最佳时机,而当你在咖啡馆从书中抬起头来,却发现自己已然成为了这个城市中的一员。芬兰人也是全世界阅读率最高的人群,这和冬季的漫漫长夜不无关系。

          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过这种极端的季节变化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抑或人类在长久的忧郁和痛苦的思索中更容易激发艺术的灵感。这个小小的首府,星罗棋布地撒满了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其中不乏本地艺术家的好作品。和北欧电影一样,艺术家们总是在探讨如何面对惨淡的人生、寻找生命的意义。

          也是在夏天,我有事在赫尔辛基耽搁了半天,不幸挤入了仲夏节前夕汹涌出城的车队。平时宽敞的公路挤满了一辆接一辆车,有的车顶上梆着皮划艇或者自行车,有的屁股后面拖着露营的房车,只见开出去的,不见开进来的,整条路成了单行道。换了在中国,遇到这样的堵车阵势早就心急火燎了,可是长长的车队并没有人按喇叭或者喊叫。整条路上是如此安静,听得到晚风吹拂树林的沙沙声,阳光下的云朵如同一匹艳红的缎子飘在宝蓝色的天空。

          于是我也和所有的人一样,把背靠下去,心平气静地望着窗外发呆。是啊,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夜很长,而黑暗不会来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