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生孩子,医疗保险,美国,芬兰,医疗制度

  • 在芬兰和美国生孩子(下)

          和上一次DIY的经历相比,这一次生产医生护士都守着,堪称VIP待遇了。只可惜我太配合了,整个过程没花几小时,VIP待遇也就结束了。不知道是不是美国麻醉师是要付670美金的缘故,才让我觉得疼痛感都不如第一次那么强烈,生起来也不再像打仗那么辛苦和狼狈。对老先生来说,这样的顺产当然也信手拈来,毫无挑战。不过当晚他10点多还来查房,第二天一大早6点不到又来询长问短;联想到他永远爆满的诊所,不停哔哔叫的呼机,简直就是个不睡觉不休息的老超人,我终于觉得在他身上花的4,400美金也许有点道理。要说这家美国医院的产妇标准单间,比芬兰的要宽敞得多,却舍不得再放一张床给爸爸,只以长沙发代替。一日三餐要丰富得多,房间里也配备了有线电视和电话,尽管我并不需要(事后电话电缆公司还给我一张10.80美金的账单,有点令人哭笑不得),护士的服务称不上卓越,但也无可挑剔。然而,这里可不再是青年旅馆了,3,341.32美金的总帐单其实不算吓人,因为我既没有“开膛破肚”,也没有意外情况,更不需要特殊护理,只住了两晚便走人了,否则数字可成倍飙升。

    两地大对比

          就这样,我在芬兰几乎没花什么钱就生了老大;在美国生老二却积了一堆总共一万美金左右的账单,这其中包括了孕期和产后五花八门的常规测试,还包括我怀孕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被老先生“勒令”在医院躺了四小时观察,这一躺就是698.52美金。

          要说两地的医疗设施,倒也分不出个长短来,基本差不多。就医术来讲,似乎美国的医生要谨慎负责些,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诉讼成性”的法律制度起了很重要的因素;芬兰的医护人员似乎漫不经心,掩盖了他们具备的专业基础,那不过是北欧人崇尚自然,把生孩子这件事情看得特别顺理成章罢了。美国人性格比较开朗,医生护士给人的感觉也比较轻松,时不时说些俏皮话;芬兰人办事向来一板一眼,再加上我的芬兰语水平有限,他们的英语也比较生硬,彼此交流自然就少了些。如果真要让我一论高低,我只能把第一名给芬兰,并不是说我对美国不满意,而是她输在昂贵的收费上。我想老百姓们没有人不会不奔着那既免费又优质的服务吧?

          当然,你要是有钱没处花,那还是到美国来生,这里有着各种五花八门的服务,专门赚豪门孕产妇的钱,你想怎么生孩子就怎么生。据说汤姆·克鲁斯老婆怀孕的时候,他为了能时时看到肚子里的宝宝,居然买了台彩超仪器搬回家。搞得后来医学协会的负责人声明今后禁止这种类型的医疗器械买卖,因为“医疗器械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娱乐”。在芬兰这个北欧地区唯一没有王室的国家,有钱人为了不招人待见,通常是不敢花样百出的;而公共服务更是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但美国的穷人也不是就没法生孩子了,他们可以申请政府或联邦补助,到定点的医院接受免费医疗医药服务,几乎也不用自己掏腰包。负担最重的还是中产阶级,既没资格拿补贴,也没富到流油,万一医疗保险出点差错,就只能自个儿扛着了。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

  • 在芬兰和美国生孩子(上)

          四年前,我在美国怀了老大,跑到芬兰去生;两年前,我又在芬兰怀了老二,却跑到美国来生了。国内的女友们都很好奇我这两次跨越大西洋的孕产经历,想象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儿一定也很“先进”。我没有在中国生过孩子,芬兰和美国在这方面是否更先进,没有发言权,不如各位读者来比较一下吧。

    芬兰医生不露面

          树比人多的芬兰是个绝对鼓励生育的国家,孕产妇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足以使美国这样的大强国望尘莫及。芬兰也是个实行全民医疗福利的国家,富人除了在违反交通规则的时候要比穷人多交罚款之外,在这种事情上,多花钱也搞不了特殊化和奢侈化。准妈妈们一怀孕,首先,必须要到居住地的区卫生所挂号,从此由卫生所的专职护士进行定期检查。整个怀孕过程,我大概只见了兩到三次医生的面,每次见面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因为一切正常,实在也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是重申一些注意事项。这一切服务,甚至包括所有的身体检查,都是免费的,唯一的花费是两次B超测试,每次22欧元。

          生老大的过程大概十三四小时,对头胎来说也很正常。在此过程中,大概还是一切太正常了,我甚至连负责医生的照面都没打过。值班护士倒是因为倒班换了三个,最后一个同时要负责两三个产妇,在教会我PUSH之后,把我和老公单独扔在产房里长达半个多小时,任凭我们自己DIY。孩子落地后,我们幸运地要到了事先无法预订的家庭病房,虽然小但也一应俱全,有爸爸可以休息的单人床,有淋浴间,更有宽敞的尿布操作台和水池。住院期间,护士们不仅负责照顾产妇和宝宝,也负责给新爸妈们培训相关事宜。最令我惊讶的是,所有这一切医疗设施、医药供给,甚至医护人员的服务通通是免费的,唯一的个人支出是家庭房费——每晚52欧元,包括一日四顿营养餐(爸爸也有吃哦)和无限量点心饮料,被我老公称之为比青年旅馆还要划算的房间,还有人伺候,真觉得应该多住几天才划算。

    美国医生不睡觉

          一到美国,由于人生地不熟,我搞了半天才闹明白,一怀孕首先要找的是产科医生,由他或她进行定期检查。我的产科医生虽然也是家门口找的,却不再是免费卫生所,而是收费的私人诊所。老先生白胡子白眉毛一脸医学权威像,也算和蔼可亲,说话却像打机关枪,半句废词没有,可谓“寸金只买寸光阴”。说实话,他的工作和卫生所护士的工作也相差无几,也许他医术超人,但在我这个超正常的案例上实在没什么可发挥的,因此我也没看出他的过人之处。他作为美国医生,唯一胜过芬兰护士的就是给我一个呼机号,有任何可疑的紧急状况发生,都可以24小时不分昼夜地呼他。可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服务,我也是没为难他,阵痛开始是一大早,一给他打呼机,他说他正好今天在医院,太巧了,搞得毫无悬念。

    (未完待续)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