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养育孩子,教育体制,育儿,美国,芬兰

  • 在芬兰和美国养孩子(二)

           搬来美国后,我不得不被迫开上了车,尽管家附近就有地铁和公交车,但美国的城市布局和生活方式,没有车实在是寸步难行。就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来说,DC地区有不少适合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尤其是国家大道上一个接一个的免费博物馆,着实是孩子们的天堂。但就交通设施来说,总觉得没有赫尔辛基那么“baby-friendly”。在赫尔辛基,如果你推着童车,便不必购买公交或地铁票,当然车里坐的必须是孩子而不是大包小包的购物袋;大多数公交车设有低台阶,方便童车上下。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推着孩子的妈妈们在DC并无免费乘坐的优惠,虽然大华府地区的地铁布局颇为广泛,与地铁相连的公交车线路也很多,但上了公交车,妈妈们必须把童车折叠起来,才能保证狭小的车厢内有足够的空间让给残疾人士和轮椅。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DC公交车显然是环保好榜样,但如果能够扩大车厢空间,似乎就更理想了。

           刚定居赫尔辛基那会儿,正值实行欧元制没多久,我跟着大伙儿一块儿抱怨物价上窜,尤其是买东西时,发票上22%的增值税看得心惊肉跳;可生孩子的过程让我体会到老公每月工资扣去的高税收原来是有回报的;而到了美国,虽说物产丰富了,便宜货也多了,但落实到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发现芬兰真是买东西什么都贵,但就保全人的生存和生活来说,还真是不贵,尤其是培养下一代,成为国家政府的头等大事。亏什么不能亏了孩子,这话在芬兰说是再恰当不过了。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论调,芬兰倒是没有的,小学生从来没有作业,下了课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玩;而美国和中国倒是民风相似,两三岁孩子的课外班就满大街都是了,学外语、学音乐、学画画,个个都是十项全能。可不知道咋回事儿,每年芬兰孩子的“聪明指数”还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和阅读方面,能和他们比一比的,只有中国香港地区或者韩国的孩子。

          但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地方,房价也会随着学区的好坏水涨船高。这一点,在美国也是个普遍真理。要想进公立的好学校,就不得不多花钱买附近的房子,美国可没有户口制度,把孩子户口挂在亲戚朋友家这一套可行不通。芬兰的“学区热”虽然也有所抬头,但基本来说学校的水平是比较一致的,所以我从来没有在芬兰的房市广告上看到任何有关学校的信息,而在美国的售房广告上,都不会忘了提一笔本学区的好公校。

          当然,真正的有钱人对公校也未必在意,因为有大把的私立学校供他们挑选。去年美国政府统计,收入排行前三名的美国家庭把一个孩子培养至17岁的平均花费是27万9千美金,《华尔街日报》立刻跟踪调查,认为这只是个高消费中的最低数值,“银牌”统计可达77万6千美金,“金牌”则是100万美金,“白金牌”——也就是奢侈档次更是高达160美金。“百万宝宝”(the million dollar kid)的叫法由此产生。

          我手头没有芬兰方面的数据,因为普遍来讲,北欧社会在公共教育机制上,已经做到贫富均等,即使是有钱人,一般也不会很张扬地露富摆阔,以免遭人白眼,更不要让孩子鹤立鸡群了。当然,比较有条件的父母,总还是希望可以给孩子多一点选择,这种心理可谓人之常情。我就碰到过一对从芬兰移居到美国的年轻夫妇,他们和大多数在美国抱怨高学费的北欧人不同,反而抱怨芬兰的公立幼儿园质量差强人意,却又没得选择。所以他们到了美国,对“自由市场”及其满意,打算好好地进行一场“school shopping”,不惜代价为他们的孩子们挑选最优秀的幼儿园。

          在芬兰和美国生养孩子的对比,是我生活中还在不断进行的话题。以这样的角度来观察两个国家不同制度的差异,是托了两个孩子的福。写出来给大家看,也是为了给中国的妈妈们有个参考和比较。不论身在何处,只有和妈妈爸爸们一起快乐生活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

  • 在芬兰和美国养孩子(一)

          大儿子的同班好朋友Daniel要升级做大哥哥了,大家为之雀跃恭喜,Daniel爸爸却很快说出个“坏消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老二,他们准备举家搬离首府地区,因为这里的物价太高了;他们吃不消两个孩子的生活开销,打算回德州老家的圣安东尼奥市。

          大约一年多前,我还怀着我家老二的时候,为了撰写一篇关于美国人口过三亿的专题,采访过一些DC地区的妈妈们,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政府鼓励生育,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房价和令人乍舌的幼儿园学费。

          其实,同为首都,赫尔辛基的物价和DC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交通这件事儿来说,赫尔辛基市区统一公交票价2.2欧元,DC非高峰期和节假日最低价为1.35美元左右;这几天油价天天上窜,可怎么窜居然也不到芬兰油价的一半。至于超市和商店里的货品,价钱亦相差无几,只是DC的货物品种更繁多一些罢了。通常人们认为北欧地区地广人稀,生育率节节下降,事实上近几年正是生育高峰,走在街上宝宝和孕妇随处可见。根据统计,目前芬兰每个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为1.73个孩子,居然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平均生育率是一样的!那么,芬兰人有什么绝招让女生们个个都安心养孩子呢?甚至要让美国的妈妈们都要羡艳不已呢?

           如果你比较关心最近美国总统大选的初选情况,就会发现,健保制度是选民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芬兰作为一个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生孩子是一件几乎免费的事情;在美国,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那开销就大了。孩子生下来以后,养孩子更是件耗费父母精力和财力的大事,芬兰妈妈们可以有长达11个月的带薪产假,最长允许三年的妈妈假期,这足以令只有三个月产假的美国妈妈眼热。不仅妈妈有妈妈假,爸爸也有爸爸假。不论有无工作,政府都会根据情况付给妈妈补贴,而孩子自出生起,即发每月100欧元的补贴直至18岁。所有这些待遇,并非只针对芬兰公民,只要你拥有芬兰的居住证,便可堂而皇之地享受。政府这种竭尽全力鼓励生育的政策,在女人们一怀孕之时就体现出来了,来自政府的“妈妈礼包”装有许多宝宝的四季服装和简单用品、玩具等,大大的长方形纸箱还铺有被褥和毯子,正好是宝宝的第一个小暖箱。准妈妈们收到这份厚礼,“怀孕光荣”的荣誉感油然而生,怎不乐颠颠地再接再厉做个“光荣妈妈”呢。

           根据2006年底《华盛顿邮报》和农业部所做的数据调查,一个年收入四万至七万美金的美国家庭,每年大约平均花费一万美金左右在0-6岁的孩子身上,其中的大头无非是房子、教育和交通。这个所谓的平均值,在我看来要低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就拿教育来说,美国没有公立幼儿园或托儿所,除非低收入或无收入家庭可以有机会去一些慈善机构和当地政府的托儿班,大多数中产阶级只能选择私立幼儿园。我大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每月学费1,350美金,一切食品还得自带,可因为是个蒙特梭利学校,居然还被朋友们连连称便宜。这家幼儿园接受的最小的学生只有6个星期大,当然学费就要更贵一些。如果父母都要上班,家里有三个幼儿的话,这笔帐算起来够吓人的,所以妈妈或爸爸辞职带孩子,或者干脆找个家庭保姆“一托三”,就成了不少人的另类选择。

           而在芬兰,虽说幼儿园不算全民免费教育体制内的机构,但其学费和美国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妈妈们有11个月的带薪产假,所以宝宝们一到11个月,法律规定他们有权进入幼儿园。反过来说,不到11个月的宝宝们就进不了幼儿园,妈妈们如果要上班,不得不多花钱请私人保姆。幼儿园的学费是根据收入来定的,我大儿子一岁进芬兰幼儿园的时候,付的是“封顶”价,每月200欧元,包括午餐和点心。这笔学费,应该是芬兰孩子们一辈子付的最高的学费了,只要他们肯学考得进,可以从小学一路念到博士,学费全免。不仅芬兰人免,外国人考得进芬兰大学的,也免。而在美国,除了中小学还可以选择不昂贵的公立学校,大学学费一样如泰山压顶,不少学生毕业后不得不为了读书时欠下的贷款而辛苦奔波。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