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美国菜场的“中国五香粉”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穿过一个拥挤的自由市场。这个市场占据了一条狭长的小街,由于买菜和卖菜的人很多,而大多数人都走得很慢,甚至原地不动,我经常要从大人们的胳肢窝下左钻右钻地钻出一条路来,才能准时到校。

       等我终于到了要自己去买菜做饭的时候,自由散漫的菜农们都被“城管”了,各种各样的大型超市也越来越多了。可人们似乎健忘了自由市场的脏乱和嘈杂,一味地怀念起那股新鲜生动的味道了。

       现在我住的美国华盛顿区域,周边有两家传统型的大型食品超市,彼此之间相互竞价比货,很是热闹。当地农民也隔三岔五地在小广场上摆摊卖菜,价格虽比超市贵,仗着新鲜,生意也不错。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小超市,虽说也是个全美遍地开花的连锁超市,却搞得像老式零售店。旧旧的木墙、夸张的壁画,以及手写的彩色标签,和那些大得吓人亮得发晕的超市们给顾客的感觉很不一样,它多少令人回想起街头巷尾越来越少见的杂货铺,一种更加亲近而温馨的老式邻里环境。

       这家迎合了人们怀旧心情的超市,也是一桩彻头彻尾为“波波一族”们度身定做的成功生意经。《天堂里的波波们》的作者大卫·布鲁克斯曾经写道,马克思说布尔乔亚们令一切圣洁之事变得凡俗,而波波们则是把一切凡俗之事搞得很神圣。布鲁克斯恰巧住在我现在所住的这个城市,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常去这家超市而顿生灵感写下这句精彩名言,因为在我看来,能把买菜这件事搞得名堂十足且“政治正确”,真是典型的“波波”之举。

       一样是面包,“波波店”里多数是全麦或黑面的,而且是用旧炉子手工烘烤的;蔬菜大多是有机产品,即便不是,也会用小纸条写上该蔬菜之“抗癌养生”功能,贴在标价牌边上随时“提醒”顾客;奶酪大多是欧洲进口的;肉糜的瘦肉成分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多以白肉为主;不论是麦片还是小食,速冻食品还是干货调料,每一样食品经过“波波店”的挑选和“包装”,都成了健康生活的首选,让你觉得在这里买薯片或巧克力,似乎也不那么“有害”了,因为那一定是一包红薯片或一块黑巧克力。兼容各个民族的饮食精华,是“波波店”的另一个特点,这从另一方面暗示了卖主和买主们的生活态度甚至世界观。上一次我去买牛奶的时候,发现店里的黑板上赫然写着:“新到:中国五香粉”。

       选择健康食物本身是件十分值得鼓励的事情,再加上颇为公道的价格,这家“波波店”的确让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菜场”。但令我觉得有那么一点后背发痒的是店里的气氛,一种你要是不买这里的菜你就是个粗人的气氛。其实在普通超市,一样可以找到不少和“波波店”里相同的健康食品,只是他们没有“波波店”那么善于写宣传小纸条,更没有“波波店”那么独特。其间最大的不同,是大型超市面目单调无聊,那里的顾客是俗气的普罗大众;而进出“波波店”的顾客,似乎个个是周游世界说着几国语言下班练瑜珈只看《纽约时报》的达人酷人精英们。店里的南美爵士背景音乐、标价牌上那一长串看不懂的外文食品名称,还有印有店标的棕色纸袋,都有意无意地提醒着你:这是一家与众不同的“菜场”,你的晚餐也将与众不同。

        到目前为止,我似乎还没有碰到过任何一个美国朋友能熟练地将五香粉运用到自家烹饪中,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热情高涨地购买五香粉。“波波”们的一大特点就是尽管自己达不到专业厨师的水准,但从家什到配料都要以专业厨师的态度来准备。不过我想,他们很可能还是见不得中国农贸市场里,抹鸡脖子滚水拔毛、或硬生生砸死活鱼的残忍场面的。

      FTChinese.com 生活时尚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