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上海双年展,建筑,艺术,展览

  • 建筑与艺术的相互演译

          2002年上海双年展自今年初一曝光就引起了多方关注和媒体的好奇。源自上海双年展举办至此第四届,头一回有了个民营企业赞助商一跃成为“联合主办单位”。而阿兰娜·赫斯(Alanna Heiss)这样的大腕级人物担任海外主策展人,在上海美术馆历来的办展经历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都市营造”是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就是建筑与艺术在当下都市发展中的相互关联和演绎,这也就形成了中国有史以来如此众多的国内外建筑师参与的艺术展览。尽管这被认为是一个既躲避意识形态又切合时尚的讨巧之举,但在一切以发展为领,以经济为纲的社会大环境下,都市空间和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确是一个亟需关注和研讨的问题。

          此次双年展组委会的筹备工作相当低调,以致于外界频有各种离奇谣传,甚至疑问是否还会按原方案如期举行。的确,融资状况始终是主办方闭口不谈,令各方不断猜疑的话题,但其他方面都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至于开展日期更不会有丝毫变更。

          或许是为了推动融资,双年展组委会和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七月二日举办了“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主题讨论会,汇聚了六十多位来自建筑界,艺术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代表,专家。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罗小未、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城市文化研究专家王德峰、著名文艺评论家吴亮、朱大可等人在发言中强调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责任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建筑的设计和都市规划,以期提升中国建筑与建设的文化内涵。而著名艺术家米丘、叶永青、汪建伟等人则提出,要充分重视本土文化资源和国际建筑风格的互动关系,重视历史文脉承传和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重视当代艺术与文化建筑的互渗关系。

          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企业界人士的参与,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伟恕、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著名建筑师刘家琨等人从建筑业发展角度提出了加强建筑界文化自觉和提高建筑产业文化意识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建筑在今天的含义与功能必须扣紧文化这一主题,唯其如此,才能营造出人类今日所需的具有文化色彩和人性价值的“家园”。

          讨论会多应该也算是本届双年展的一个特点。据透露,组委会还可能在双年展开展前两天举办“都市营造”国际论坛,不仅邀请更多的房产企业参加,一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亦会到场。而不同以往的是,除了“都市营造”主展,还有两个分展--“2002年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和“上海建筑百年百座回顾展”。组委会正打算把这两个展览都安排在毗邻上海美术馆的人民公园,并在美术馆和人民公园之间架一座桥,将美术馆展区和人民公园展区连在一起。之前炒得火热的外滩三号楼分会场,因为施工问题而作罢,令人感到惋惜。

          但不管怎样,2002上海双年展还是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前行着。国际策展人阿兰娜·赫斯,克劳斯·贝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和长谷川佑子都分别来沪参加了四次艺委会会议,和国内策展人范迪安,李旭,伍江等艺委会成员商讨定夺参展名单。目前含有七十余名国内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名单是几经讨论争辩的折衷结果,中方策展人从中国观众的角度出发,希望外方策展人能多带一些大师进来,而外方策展人则更希望给年轻新锐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展示的空间。在对待对方提名人选的态度上,两方策展人的观点或不谋而合,或截然不同,出现颇为有趣的思想碰撞,也可说是俱有建设性的沟通。

          虽说海外参展人选名单还有更动的可能性,但国内观众终有难得机会一见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如建筑师尤纳·弗莱德曼(Yona Friedman),A12小组 ,艺术家 川俣正(Tadashi Kawamata), 莫妮卡·邦文奇妮 (Monica Bonvicini), 皮皮洛蒂·瑞斯特 (PipilottiRist)等。而国内人选已基本敲定,建筑师陈志华,王澍,刘家琨,马清运,艺术家陈邵雄,罗永进,杨福东,卢浩,徐冰等都已在列。部分国际参展艺术家和建筑师会在十月中下旬便赴沪,在一些参展院校学生的帮助下就地制作参展作品。

     典藏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