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次债风暴,次级贷款,房贷,美国经济,经济萧条,房地产

  • 次债风暴中的黛莉和莱维们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和新年佳节,一些美国人却并不能遵循他们祖辈的传统,用硕大的火腿、香浓的土豆泥和其他的丰盛食品来庆祝这个西方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与此相反,他们坐在冷冰冰的家里,小心翼翼地吃着慈善机构捐赠的罐头食品,心情诚惶诚恐。因为他们知道,也许明天他们就会被赶出自己的家门,沦落街头。

           这和当时他们兴高采烈地签下房贷合同时的情形天差地别。在甜言蜜语的贷款经纪人的游说下,明明没有偿还能力的善良的人们做起了不切实际的美国梦。尽管他们辛劳地工作,不惜加班加点、不惜打上好几份工,在贷款第三年,月贷数目猛地上涨40%,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在2007年,220万美国家庭因为无法按时还清房屋贷款而被迫失去家园,也就是说每62个美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的房屋被收缴。如此罕见的高比率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未曾有过的。

           这场无情的次债风暴残酷地、悄无声息地扫荡全美,一个又一个家庭逐渐土崩瓦解,比起新奥尔良的卡特琳娜飓风,更令人心碎且愤恨,因为这场风暴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责任借贷中心(Center fo Responsible Lending)和自助信用联合会(Self-Help Credit Union in Durham NC)的CEO马丁·艾克斯(Martin Eakes)认为,他的机构在过去二十年里给很多小公司,特别是很多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几乎所有的借贷者都按时还款。这说明,只要给予机会,穷人们都会努力。今年的次债风暴不能怪借钱的穷人,只能是债主们的错。

        家住芝加哥的65岁非裔老妇罗莎·黛丽(Rosa Dailey)便是大肆掠夺的债主们所欺骗的无辜牺牲者之一。她又老又穷,双目几乎失明,时不时需要氧气罐帮助呼吸。尽管她一再告诉上门推销的贷款经纪人他们无法承担债务,但经纪人们打了上百次电话,一而再再而三地一味吹嘘她将会得到的优惠,使她和妹妹终于签下贷款协议,装修母亲的老屋。事实上,黛丽一个月的所有收入仅仅是来自社保局的1,300美金,她很快陷入窘境,当母亲和妹妹相继因病去世后,她越来越日不敷出,只能缩在没有暖气的家中,担惊受怕地等着警察把她“请”出家门。 

           同样也是家住芝加哥,同样也是非裔,79岁老妇多萝西·莱维(Dorothy Levey)可以说和黛丽同病相怜,感同身受。她独自一人躲在住了41年的家中,电话不敢接,门铃不敢应。2002年,她和老伴签下了贷款协议,于是生活便如扔进了流沙,急剧下滑。如今老伴撒手而去,她紧衣缩食,仍填补不了那个无底的黑洞。

        根据统计,参与次贷行为的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要比白人多5倍,而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数量则是年轻人的3倍。因为种族岐视,也因为一些新移民对美国银行系统的不熟悉,这些老百姓被不法经纪人钻了空子,他们往往要比白人付更多的钱和利息来贷款,尽管有时候他们处于同等条件。目前,律师威廉姆·斯皮尔伯格(William Spielberger)接下了这两位可怜的老人的案子,希望为她们讨回公道,守护家园。斯皮尔伯格认为黛丽和她的妹妹完全是被骗的牺牲者,那些强迫她们贷款的公司在贷款申请表中故意夸大她们的收入和资产,并且利用她们文化程度低、对签署文件毫不了解的弱势,当她们已经无法偿还第一份贷款合同的金额时,又诱骗她们签下另一个贷款合同来“弥补”,引她们一步一步走入绝境。他已经代表黛丽对包括花旗银行下属的花旗住宅借贷公司等其他几家公司提出联邦诉讼。  

        成千上万像黛丽和莱维那样的美国人正因为相同的原因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他们的善良和不够精明被利欲熏心的猎人所利用,他们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听上去也许荒唐,莱维老太太直到现在还源源不断地收到不同的贷款计划。售卖贷款的广告还在无孔不入地在电视上、邮箱里诱惑着无知的受害者,听听这种疯狂的广告词吧――“只要你还呼吸,我们就可以给你贷款!”

        然而,受次债风暴影响的,还不仅仅是像黛丽和莱维这样的直接受害者。更多的中产美国人正在不断地卷入这场危机。国家房产经纪人协会的佩特·考姆斯(Pat Combs)认为,一个社区只要有一栋房子被清债,对整个社区都是灾难性的,相邻房屋的价值则都会因此下降。数据表明,一桩清债案就可使社区内每栋房子房价下降三千美金。 

        俄亥俄州的枫树高地市是全美房屋抵债率最高的城市,这座小城的市长已经关闭了两个游泳池,削减了警察和消防队伍,甚至取消了为老年人铲雪等免费服务。面对人去楼空的街道,他担心情况还会变得更糟糕。在园景大道上,一栋接一栋的房子被打上封条,院子里的草地仍然整整洁洁,屋子里却是安安静静。对于一些仍然坚守阵地的中产家庭来说,原本温馨且安全的社区天黑之后显得凄凉而令人害怕。很自然的,他们会想到搬家,可尽管他们把房价一降再降,有时候一连好几个星期,连个看房的人都没有。于是他们只好硬着头皮住下去,每天上下班路上总会看到又一个新的售屋标志摆出来,令人心惊肉跳。小城市长则希望这些家庭能够和他一起坚守下去,否则整个城市将不再有未来,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已经抑制不住身心的疲惫,他的沮丧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局面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直到今年夏天华尔街股市的下跌,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可事实上,次债的岌岌可危已经有好几年了,却一直被政府和相关机构所忽视。

        如果说再来一个卡特琳娜飓风,普罗大众也毫无办法,顶多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防范措施,那么,防止次债风暴的恶化,提醒人们不再无辜受骗,并且帮助人们安居乐业,是美国社会当务之急的责任。有的专家认为,需要尽快制定能够切实保护消费者和个人利益的联邦法案;有的认为,信贷经纪人的行业道德急需规范,他们必须真心地为他们的客户着想;更重要的还是信贷机构对申请人的背景调查,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准确无误。 

        正当人们急呼政治家们和政府应该处于人道主义精神,赶快帮助受害家庭之时,一场联邦政府是否应该以赦免借贷双方的方式来停止经济危机的辩论又在美国媒体上展开了。根据房屋预测机构(Housing Predictor)的网络调查,81%的美国人强烈反对美国国会以此方式干涉美国的经济市场。专家们也认为面对经济困境,抢救很可能不是什么好事。这就好像原谅一个三岁的孩子做危险动作似的,无形中等于鼓励他再次犯错,后果不堪设想。受害者固然令人同情,但遗憾的是,赦免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果直接受害者因为赦免而保住了房子,谁又来解救那些房价下跌的房主们呢?

        早在2000年就被警告会有次债危机的格林斯潘最近也忍不住发话,说亟需一项赦免计划来缓解形势。当年的他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这一警告,现在再来发表建议,算不算亡羊补牢之举呢?同时,布什政府也还是做不到撒手不管,似乎要在离任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去年年底白宫终于宣布一项冻结利息的五年计划,估计可以帮助120万濒临破产的家庭。各界对这项决定的反应还是正面的,尽管它的效力非常有限,只能帮助大约7%的受害家庭,对于大多数其他身陷泥潭的家庭,尤其是已经进入拍卖进程的家庭无能为力,但这还是很有建设性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高价汽油、消费低迷,伴随着次债风暴,步入2008的美国阴影重重,即将掀起的总统大选热潮将会因为这些问题更加紧张激烈。在CNN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显示,有46%的美国人认为,不管专家们如何讨论和预测,他们觉得美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萧条阶段。

        这样的体会或许并不令人惊讶。对老百姓来说,日子不好过是最实在的证据。

    本文参考目录:

    Can the Mortgage Crisis Swallow a Town? Nelson D.Shcwartz,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 2007.

    A Swarm of Swindlers, Bob Herbert , The New York Times, Nov.20, 2007.

    Lost In a Flood Of Debt, Bob Herbert, The New York Times, Nov.24, 2007.

    Subprime Bailout: Good Idea or ‘Moral Hazard?’, Eric Weiner, NPR, Nov.29, 2007.

    Americans Against Subprime Bail out, Housing Preditor.com, August 6, 2007.

    责任借贷中心网站:http://www.responsiblelending.org/

    以及William Spielberger提供的法律诉讼文件

             经济观察报 蓝筹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