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育儿,教育,爱因斯坦宝宝,美国教育,义务教育

  • 美国父母也拔苗助长?

          一开学,大儿子升入“大孩子”班,新来的蒙台梭利老师果然管教有方,一群上窜下跳的小猴子们在她手里服服帖帖。然而家长们是永远不知足的,一个女孩的妈妈在家长会上提出,老师最好把每天学习的内容列在小黑板上,这样家长回去可以对症下药地帮助孩子复习巩固。

          那个女孩只有4岁。要不是老师微笑着把她妈妈的要求像气球一样轻轻地弹了回去,可怜的她就要开始做家庭作业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得拔苗助长的父母们满世界都是,《爱因斯坦宝宝》的热卖,就充分揭示了爸妈们深藏着的野心。我以前以为,只有中国的父母才“丧心病狂”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了美国才知道,美国父母培育孩子的殷切之情,一点儿不亚于中国父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儿子班上的这个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美国,只有满5岁的孩子才能进入公立小学中的幼儿园班。在此之前,如果你想让孩子进幼儿园,唯一的选择就是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每月学费1,000至1,700美金不等。就这样,周末的兴趣班照样生意兴隆。音乐、艺术、芭蕾、体操、空手道、瑜伽,只要你说得上来的花样,都有针对婴幼儿和儿童所开设的课程。家长们的双休日都花在奔忙在各种课外班的路上,如果你问他们这是何苦?他们的回答和中国父母们惊人地相似——培养才艺、多一种技能,将来考大学有用!

          根据美国某教育机构的统计观察,只有5%的孩子可以称之为天赋秉异,而这其中更少的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天才。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的爸妈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现实:我们95%的孩子们都是普通人。这个沉重的事实,却也激发了家长们战无不胜的斗志。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便拼命地进行扫荡式地全能培训,谁知道孩子会在某方面略有收成呢?反正多一样本事总是好的。两年前曾经有位美国女作家写过一本描写美国重点高中生活的书,说这些孩子是新一代的overachiever,也就是“过分要求上进”、或者说“想要得太多”的人。要求上进本来是件好事,但不顾一切地“天天向上”,其实也是一种颇为病态的心理。女作家指出这种现代社会的心理疾病,已经蔓延至青少年中,为了进入常春藤名校,这些孩子完全进入“头悬梁,锥刺股”的疯狂境界。中国的孩子读书苦没错,但不要以为美国的校园生活就是轻松的,尤其是在好学校中,学生的压力要比中国学生大得多,因为美国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考量更周全,光是考试成绩好并不能保证好大学和奖学金,学生必须要有特点和才艺。所以父母们给刚出生的孩子就雇个说西班牙语的保姆,旨在创造“外语环境”,这样的做法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大儿子的班上准备开设收费的西班牙语课,我本来很排斥,虽然学费不贵,但已经在中文、英文和芬兰文三种语言中纠缠的他,有必要再增加语言负担吗?可是大多数孩子都报名了,大儿子自己也表示要学,因为他不愿意自己落单,而他也似乎完全没有把西班牙语课当成学习负担。

          如果他只是把学西班牙语当成玩儿,我当然支持。要让他永远保持这样轻松的学习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让我如此轻松地不给他增加负担,似乎也会越来越难。我只希望我和他都不要忘了,不管学再多东西,会耍再多才艺,他都能保持善良、自信和快乐,那就更好了。

          原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