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米罗的装修费

          在哈佛校园旁边安静的昆西街上,两个小小的展览静悄悄地开幕了。尽管如此,这个学院活动仍然引来了媒体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这当然都是因为展览的主角何赛浦-鲁斯·赛特。

          身为加泰隆尼亚人,来自巴塞罗那的赛特曾在1953-1969年担任哈佛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早在一九三零年代末,赛特就为拉丁美洲人设计城镇而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职业生涯,他在波士顿生活期间,其设计思想直接影响了波士顿、尤其是哈佛大学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

          一九五九年,赛特率先在哈佛设计研究院开设了城市设计专业,而他自己则是个一直讲求建筑语境的典范。赛特为哈佛所设计的浩利沃克中心、科教中心和皮博迪楼都是风格简练的现代建筑,和红砖砌成的学校古宅截然不同。最关键的是,赛特认为,这三幢建筑不仅在功能上连接了分散的校区,而且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实为不折不扣的“心理人行道”。

          赛特对于地形十分敏感,认为设计可以促进全新的面貌,并且真诚地坚信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肯定作用。然而不论他的初衷多么美好,就在今年的《波士顿建筑》杂志上,展开了一场有关“赛特建筑风格”的争议,在讨论皮博迪楼的案子上,几乎是盖棺定论地认为――“建筑师喜欢,公众痛恨”。

          支持者认为赛特的皮博迪楼设计得“功能突出、经济实用,并且外型突出”,而剑桥居民则把这幢看上去单元密集的楼形容为“冷冰冰”、“充满敌意”,并把它和苏联式楼房相提并论。

          事实上,关于赛特的争论是一场关于现代主义的争论。作为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赛特和他的同行们虽然拥有学术认可的地位,却未赢到广大老百姓的民心。

          这场名为“何赛浦-鲁斯·赛特:为艺术的建筑师”倒没有涉及他的美国成就,反而舍近求远地展示了不少他在欧洲设计的图纸和作品照片,不知是否有意躲开无休止的纷争?展览的组织者却解释道,通过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纸”,可以感化任何一个反对现代派的顽固分子,理解赛特煞费苦心为公众造福的规划。

          所谓“为艺术的建筑师”,倒是要特别提一下,这也是这场展览之所以吸引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以赛特命名的卡本特中心赛特画廊内,展示了赛特捐献给哈佛的艺术收藏品,而这些作品都出自他的一帮好友――上个世纪的艺术大师们。

          最醒目的要数米罗的一幅画作“壁画,1961年3月20日”,因为这幅画的来由十分有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一九五五年,赛特为米罗在马约卡岛上设计并建造了他的工作室和住宅。根据当时西班牙元首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任何人无法携带现金出国,这样一来,如何支付设计装修费成了一大难题。于是米罗说,没问题,我到剑桥来给你画一幅画好了。后来两人在赛特家里量好尺寸,米罗专门根据客厅沙发后的墙面做了这幅画。如果按照今天米罗的行情来计算的话,赛特这笔装修费可是赚翻了。

          有人曾经疑问赛特,你怎么可能和那么多大师都是好朋友呢?毕加索、米罗、柯尔达、勒泽、厄斯特……。“你无法想象一九二零年代的情况,”他说,“那时候啊,全世界总共也就二百来号人对现代艺术充满热情,而大家彼此都认识。”

     书城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