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设计的未来世界

     本季纽约MoMA的重头大展《设计与弹性思维》(Design and Elastic Design)是个科技含量极高的展览。我只有一个小时浏览250件作品,结果是由于兴奋、紧张、疑惑、吃惊,沮丧和害怕等各种情绪混杂而造成的头晕目眩和口干舌燥。很难想象普通观众和旅游者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个虽然精彩至极,却也对受众要求颇高的展览,我想博物馆应该针对这个展览售卖套票,允许人们反复回去探个究竟。

     当代设计越来越和科技挂钩,不算新鲜事。然而随着设计和科技的不断相互交融、彼此促进,人类不知不觉地进入越来越非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策展人宝拉.安东奈丽(Paola Antonelli)来说,人类的智力发展至今,不仅有了更强的适应性,而且具有伸缩自如的弹性。设计师总是站在日常生活和变革的中间,帮助人们应对变化是他们的基本任务之一。

     纳米技术、有机设计、互动设计,以及视觉、感知和环境等各项在以科技为重要设计参数的领域都在展览中得以一一呈现,不少东西还是能够引起普遍认知,比如“大力助手套装”一种套在脚部和腰背部的机械部件,穿上后力大无穷,一定能让常常搬运病人的医护人员喜爱。又比如一个探索纸上数码科技的产品纸叠的小闹钟,铃响后不想起来的你可以一把给揉了。而“每个孩子一个电脑”计划入选是意料之中,据说其前任总设计师玛丽..杰普森已经着手设计75美金一个的手提电脑,不仅可以做一切普通手提电脑可做的一切工作,还具有三倍以上的无线覆盖量和日光下可阅读的屏幕;电池可备用2030小时,摔在地上也没事儿,听起来非常诱人。

     然而这个耗时一年多筹办起来的展览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只在于陈列一大堆新产品。安东奈丽是个对现时现世相当有洞察力的女人,刚刚荣升资深策展人的她已为MoMA效劳14年,一直在设计界十分活跃,以具有前瞻眼光和大胆见解著称。已经在网络虚拟社区“第二生命”生存了一年多的她告诉我,因为科技,人类已经在实践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由于互联网的沟通,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段已经不能成为阻隔人们交流的障碍。但是犹如双刃剑,科技的黑暗面同样令人不寒而栗,她的展览就是要强调当代设计师的基本操守和重大责任,利用科技来多做些正面积极的事情。

      令我个人最为神思恍惚的展览部分是“探讨的设计”。与其说是设计,这部分的内容似乎更像艺术装置录像。“给孤男的饰物”是八样奇奇怪怪的电器:像卷筒纸一样一拉而出的床单、暖脚暖背的吹风机、一团为唤醒主人而不断轻抚面庞的秀发、一只按摩蜷曲胸毛的铁手指、一个为发脾气而准备的扔盘子装置、一束将女人曼妙身姿投影在墙上的光和主人自慰后可以“分享”同一支烟的吸烟器。在“孤男”同一作者瑙姆.托冉(Noam Toran)的另一作品“欲望管理”中,家成为最后的私人防线,人们在此使用传统工具实践各自的异端行径严重点说,就是变态行为。托冉的设计,倒都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不过是改装一下现成器材而已;更甚者,那根本也不算是他的发明,因为短片中那些荒诞的情节,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改变的。

     设计师不像艺术家,少有空穴来风。设计师也总是在不断挑战人类的人文尺度。每一样新技术的背后,都有讨论不完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话题。今天我们已经很习惯地使用电动牙刷,让切碎器帮着剁菜,让空调帮着取暖避暑;人类为了个人的需求,俨然无耻地成为宇宙中心,不断地剥削科技发展成果,似乎已经到了无止境的地步。而所谓的底线或者说极限在哪里,伟大的设计师们能把握住吗?

    经济观察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