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曼哈顿之色

     乍暖还寒的曼哈顿,还在冬天的边缘徘徊。穿越摩天大楼盘旋而下的冷风尤其刺骨,街头除了艳黄色的出租车和鲜红色的双层观光大巴川流不息,步履匆匆的纽约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穿得墨墨黑。

      似乎没有比此时呼唤色彩更为合适的了。房屋次贷危机、美元下跌、谩骂声此起彼伏的总统大选预战,所有这一切,都让美国人闹心得慌,情绪不免灰蒙蒙。纽约MoMA及时推出重头大展《色谱:重创色彩,1950年至今》(Color Chart: Reinventing Color, 1950 to Today),似乎等不及春天花开草绿,就要让美国人的情绪先烂漫一把,提神醒脑地欢跃起来。

     一楼大堂一角,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依然挺立中央。不同的是,他脚下的地面不再是往日的灰白地砖,而是五颜六色的乙烯基胶带纸。这是苏格兰艺术家吉姆.兰比(Jim Lambie)的作品,他和几名学生助手花了好多天时间细心地把正对花园落地玻璃墙的这片地面全部贴上了不同颜色的细胶带,以建筑空间的周边为起点,层层回转,逐渐包围中心,看久了还真是令人晕眩。难怪博物馆要树上“小心脚下”的告示,防止人们由于错觉,在下台阶的时候一脚踩空。四处巡逻的保安们似乎也要比平时帅一点,黑色制服下时不时露出色彩条纹的漂亮马夹,那是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的作品。

      《色谱》聚集了自五十年代起44位老中青艺术家的90部作品,形式从绘画、雕塑,印刷到数码、胶片,应有尽有。这个号称第一个记录艺术史上艺术家们创新使用色彩的展览,以杜尚最后的一幅布上油画Tu’m1918)为开展戏,画面上,已经擅长使用半成品作为艺术素材的杜尚将一块块不同颜色的方块像阶梯般铺展开来,好像现在油漆店里的色卡。策展人安.坦普金(AnnTempkin)认为,这应该是艺术史上第一部将色彩图表直接搬上画面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将色彩当成半成品甚至成品的创作态度,认同色彩是一种可以直接买来就用,不需任何更改的素材,本身更是艺术。

      整个展览的策划就这么以此为基调了,参展艺术家都是把色彩拿来就用、并且用的绝妙的。“拿来主义者们”既有意料之中的安迪.沃霍尔,也有爱搞灰黑白的极少主义大师们如唐纳德.裘德等。至于弗兰克.史代拉用本杰明.摩尔牌油漆所做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曾经在电台的采访中所说,“尽量把油彩保持得像在罐头里一样好。”本杰明.摩尔公司一定对史代拉是满意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为《色谱》展览做赞助商。

     《色谱》把有名的没名的艺术家们都聚在了一起,把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们穿越时空连在了一起。有些令人看了头昏眼花、有些令人看了莫名其妙,有些干脆以黑白来陈述彩色;但无论如何,展览还是吸引了不少纽约人和旅游者们,不停举起的相机充分暗示了色彩的魅力,哪怕那只是一整墙乏味的长方形色彩图表排列(Gerhard Richter: The Large Color Panels),或者是根本没有预谋的、由画匠们随意调出的彩色圆点(Damien Hirst: John, John)。那么,到底是艺术家创造了色彩,还是色彩成就了艺术家?

    艺术世界 2008/04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