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对付小空间

     “公寓疗法”(Apartment Therapy)是一个名叫麦克斯韦尔·格林汉姆-莱恩(Maxwell Gillingham-Ryan)的纽约人在七年前创建的。他在纽约城里的一个二十几平米的一居室里住了15年,直到去年冬天才带着老婆和一岁大的幼儿升级到被他形容为“巨大的”两居室中,七十几平米。

     格林汉姆-莱恩的出发点很简单,给身居斗室的人们提供一条生路。既然买不起大房子,不如“螺蛳壳里做道场”,把小空间布置舒服了,不仅省钱节能,说不定还不用为了面积牺牲地段,可以继续跻身闹市中央。当初他不过是单枪匹马地唱独角戏,给人提供室内设计服务;四年前搬上网络,和客户共享资源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这个美国第一个且最广为人知的设计博客(www.apartmenttherapy.com )每月拥有150万的看客。

     “公寓疗法”遍布全美时髦城市,除了大本营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芝加哥都有驻地,新近又开发了首都DC和波士顿等东部要塞,似有占领全美自助设计咨询市场之野心。格林汉姆-莱恩的第二本书《“公寓疗法”展示:真实的家,真实的人,百种真实设计方案》适时推出,很是为他的博客增添了一番热闹,而他自己也频频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完全成为设计博客的领军人物代表。

     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我倒认为格林汉姆-莱恩到目前为止最出色的设计是这个“公寓疗法”博客。不同于其他原创的设计网站,他根本不需要自己挖空心思做无数设计方案,而是把无数设计爱好者、业余设计师和专业设计师们的博文们纠集起来编辑一番,创造了一个万人聚会的设计大社区。连他自己都说,“博客最大的优势是免费,这是个社区。人们不是上网去看我们写的东西,而是和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进行沟通。”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这原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大规模“脑力激荡”,在网上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网友博友的家、设计点子和产品讯息,经他的一整合,成了网站的核心内容和卖点,继而又发展成线下产品——书。这本设计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真实案例的集大成,也提供了信息来源,告诉读者若想如法炮制,该去哪里寻找类似产品。格林汉姆-莱恩表示这套疗法书他打算一年出一册,以尽量保证和网络同步的咨讯速度。

    格林汉姆-莱恩显然是个“以小卖大”的家伙。在我看来,“小家”的概念能够在美国得到如此多的共鸣,倒有点出人意料。美国是个以郊区生活方式著称的地方,美国的衣服尺寸大,美国的梦想家园也是大的。但也许是房屋市场的次贷危机给搞的吧,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已经放弃大得不着边的购房计划,大房子无论是在买卖还是租赁市场上都尴尬得很。更重要的一波浪潮则是环保。美国人终于意识到过分而没有必要的大房子不仅浪费自己的钱,也浪费大家的能源。于是,在绿色行动的号召下,“小家”就逐渐吃香起来,尤其是年轻人,由于家中人口少,更倾向于温馨小窝。近年来逐渐走红的DIY风和Vintage旧货风,也给“公寓疗法”这一类设计博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钱买高档设计品不算有品味,暴发户都会做;真正另类的人会到二手店慧眼识珠地淘旧货,或者从储藏室里把老一辈留下来的家什挖出来,自己再整修一番。只不过,我觉得大多数的DIY招数都需要不差的业余水平才应付得下来。别说贴墙纸换橱门这种高难度动作了,很多人仅仅是装个IKEA的五斗橱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就连格林汉姆-莱恩这个“公寓疗法”的主治医生也不是一天练就的超凡医术。他坦白自己曾经因为测量马马虎虎,家俱运到后才发现地方不够大,从此便不敢再怠慢测量尺寸的准备工作。当被问到在对付小空间有何头等诀窍时,他给出的头条意见似乎一点也不具备专业性,但并不等于轻而易举,那就是——扔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

Th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