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旧的不扔,新的不来

          上周介绍了荒诞不经的“空气吉他世界锦标赛”,这次再向各位介绍一个匪夷所思的,让你彻底见识一下芬兰人的幽默和古怪,那就是“手机投掷世界锦标赛”。

          这项由一家翻译公司创建组织的比赛自2000年起每年八月底在芬兰著名的旅游胜地萨翁林纳举办,至今已吸引了不少参赛者和游客观众。和“空气吉他”比赛一样,手机投掷大赛也已经“扔”向世界,可谓遍地开花。由组委会授权的地区比赛在英国、挪威、瑞士,德国等地开展得欣欣向荣,每年夏天自豪地选派地区冠军前往芬兰参加决赛。

          顾名思义,手机投掷比赛就是看谁能把手机扔得最远,谁就是冠军。在此基础上,比赛分“少年组”、“自由式”和“传统型”,其中“少年组”为12岁以下儿童所设;“传统型”是指传统的肩投式,纯以投掷距离为输赢标准;而“自由式”就花头多一点了。参加“自由式”比赛的,不分老幼中轻,爱怎么扔就怎么扔,其服饰打扮必须别出心裁,同时还分个人赛和小队赛,最后由评委根据综合表现打分。

          以“诺基亚”领先世界移动通讯技术的芬兰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手机最多的国家,我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过一个没有手机的芬兰人,却有很多人完全依赖方便的高质量无线网络,家里根本不装有线电话,其中就包括我们家。那么,当手机这个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老了、旧了、坏了之后,该去哪里呢?这正是“手机投掷世界锦标赛”创始人们要提出的启示性问题。

          手机的回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环保工作。根据芬兰保险公司统计,芬兰成千上万的美丽湖泊中,“蕴藏”着众多手机,既是资源浪费,也是环境污染。于是乎,创办者想出了扔手机的妙招,算是给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废旧手机第二次生命――娱乐大众。手机那么轻,不管老人小孩都扔得动,所以这首先是项老幼皆宜的体育活动;其次,这更是一项有利于心理健康的锻炼。谁不曾有讲了个不愉快的电话,气血攻心,恨不得把电话摔了的经历?现在好了,不必心疼你自己的新电话了,尽管参加大赛,使劲扔,把所有不称心不如意都扔个烟消云散。需要说明的是,你就是气得不得了,想扔自己的手机也不行,所有的参赛者都必须选择比赛主办方提供的各种型号、款式、颜色和体重的带有电池的废旧手机。至于什么样的手机才能“飞”更远,则众说纷纭,有的认为重手机扔得远,有的认为形状合手更重要,还有的强调手机的外壳颜色。

          手机投掷不仅富有环保概念,更集强身健体和妙趣横生为一体,简直要成为解放人类身心的当代最佳运动了。如果人人都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发泄不满,这个世界岂不是要减少很多暴力冲突了吗?和“空气吉他”比赛倡导人类和平一样,芬兰人稀奇古怪的点子后面,常常带有济世救俗的伟大理想。当然,信不信由你,你要是只在乎把手机扔个稀巴烂,大家一样欢欣鼓舞。

          目前为止手机投掷的冠军宝座由一位名叫维乐·比波的年轻人所拥有,去年他投出了82.55米的好成绩,刷新了世界记录。获奖者们的奖品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新手机,有没有人高兴过了头,把这奖品也扔上了天,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财经

  • 空弹也是弹

        要说芬兰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最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之一的要数“背老婆比赛”了。这个常常被电视转播的体育娱乐节目显然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国化了的“背老公比赛”运应而生。

           芬兰人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具有独创性的“背老婆比赛”其实还算不上怪,真正令人瞠目结舌的各种比赛遍布北欧大地,“空气吉他世界锦标赛”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空气吉他”(Air Guitar)表演,就是什么都没有,表演者虚拟弹吉他状,随着音乐抑扬顿挫,真正的“空弹”也。这项1996年创建于芬兰北方城市奥鲁的比赛刚开始只有7个本地参赛者,而今年八月底的决赛已经汇集了来自13个国家的26名地区冠军选手。比赛更是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和国际媒体,成为每年夏季当地音乐录影节的一大盛事。

           这个听上去很白痴的活动在全世界有一大批拥戴者,其狂热和认真之态度不禁令你怀疑究竟是他们在发傻还是自己没灵性。说起来“空气吉他”由来已久,谁不曾在客厅或迪厅里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挥舞几下呢?可现在这空穴来风的玩意儿居然正儿八经地被捧上了天,且愈演愈烈,实在是妙趣荒诞的紧。

        根据创办者的宗旨,“空气吉他”活动是为了世界和平。如果世界上人人都弹“空气吉他”,所有的战争将结束、所有的坏事将停止。至于为什么“空气吉他”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创办者们没有说明,只说是根据“空气吉他”的观念――随你怎么想都成。

        然而这个真正从无到有的游戏却绝非儿戏,不是“专业”选手连门都摸不着。比如美国人要前往芬兰参加大赛的话,必须先参加由芬兰组委会指定的美国地区比赛,非名列前茅还不具备决赛资格呢。至于比赛规则,就更严格了,参赛者只能携带无形的乐器,比如“空气”;参赛者不能有任何伴奏,不管是真的还是“空气”的;参赛者必须完成一分钟的指定曲目和一分钟的自选曲目表演;上届冠军可以直接参加决赛进行卫冕;评委将对选手的音乐、舞台气质、技巧、艺术表达力和“空气感”打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空气吉他”表演才算是精彩的呢?根据一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失利者们的总结,你不能摹仿摇滚明星,你必须把自己当成摇滚明星;你得有个叫得响亮、简单又富有深意的艺名;你的化妆和服饰得出奇制胜;最重要的,你得记住“空气吉他”虽然是一种乐器,却是一种和真的乐器很不同的乐器,所以不要过分强调指法,没人会注意你弹错了一个音,把精力放在和观众交流、丰富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上,争取让观众挥舞“空气打火机”。

        奥鲁每年都会举办“空气吉他”训练营,培训选手,面授技巧。市场上有售“空气吉他”最佳选辑,供选手练习之用。(选慢歌者肯定死定,被人唱滥了的不行,太冷门的没现场气氛,选曲大有讲究)。据说尼采是大多数“空气吉他”弹奏者们的偶像,所以失败只会令他们更坚强地苦练技艺,再接再厉。

        根据比赛传统,大赛会在全场观众集体演奏“空气吉他”,并邀请全世界人民共同表演的祥和快乐气氛中结束。而第一名的奖品则是一把真正的电吉他。这对一名杰出的“空气吉他”演奏家来说有什么用呢?

        那大概只有天知、地知、空气知了。

     第一财经

  • 一顿饭吃出来的网络官司

          本是一桩很简单的顾客投诉案件,却愈演愈烈搞得沸沸扬扬。赫尔辛基的莱赫多瓦拉饭店原就是家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这下子却变得臭名昭著了。

         “始作俑者”是个名叫海洛克·赫达能的芬兰年轻人。他和朋友前往慕名已久的莱赫多瓦拉饭店就餐,没想到遭受了被他称为“前所未有的糟糕经历”――饭菜是冷的;叫杯水迟迟不来;服务员拒不承认红酒坏了……总之没一样顺心。于是赫达能给饭店写了封投诉信,语气当然是过激的。可是饭店不理他,没有任何回复。这下赫达能生大气了,想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便把投诉信贴到了他的个人博客上。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都还算正常。网上的埋怨和叫骂我们还见得少吗?比起大多数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的贴子,赫达能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的渲泻了。然而就在网络投诉信贴出一年半之后,他突然收到了饭店老板通过律师行发来的恐吓信,勒令他立即把投诉信撤掉,并且赔偿饭店自投诉信刊登以来每月五千欧元的损失,也就是说连本带利八万欧元。

          这下就有趣了,好像饭店老板还嫌自个儿出丑出得不够似的,又给赫达能的旧日习作做了一把广告。但或许他再也忍受不了赫达能的投诉信居然紧紧跟在饭店官方网站的屁股后面,列在GOOGLE搜索的第二条,像个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恶鬼。的确,丑事就算登了报,日子一过,旧报纸也进垃圾箱了;就算写个私人网络日记也未必了得,看的人毕竟有限;可偏偏这个赫达能,显然是知道用点雕虫小技,把日记捅上网络“头条”,扩大影响力。唉!谁叫你当初不搭理人家呢?

          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这家饭店,但就所去过的一些“名店”经历,可以说赫尔辛基的饭店服务行业有很多都不是那么特别热情周到的,不知道这和不实行小费制度是否有关。但就芬兰人的固执性情,服务员非要和顾客就红酒是否坏了争辩个水落石出倒也不是不可能。看看这个人人见笑却仍然硬着脖子的老板好了,他在信中对赫达能说,“因为你不在饭店行业工作,你无法估量我们的损失。”,他又说厨师随后也要向赫达能讨要损失,(尽管赫达能立马找出原文,说他从来没有投诉过菜做得不好)。最后,他郑重其事地声明,如果赫达能不把文章拉下网络,他就要对其犯罪事实进行调查!

           所谓“顾客永远是对的”之理,显然不在这位老板的字典里,否则他早就可以道个歉,哪怕是违心的,就算把这件事对付过去了。而现在,整件事情的中心似乎已经不再是那顿饭的服务了,而是赫达能这个“网络痞子”是如何利用“卑劣的手段”把饭店搞臭的。是啊,他总不能去和GOOGLE的机器们商量把人家的排名拉下来吧?

          可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了网络时代,就更要小心翼翼,否则一不留神就如鞋底踩了臭大粪,甩都甩不掉的倒霉。这位倒霉的老板最倒霉的是,他写这封信的时候还不知道,赫达能本人就是律师,在几间大学教授法律和技术,是欧洲最大的电脑网络权益组织的创建成员,其专长就是捍卫网络言论自由。难怪突然间出了名,被媒体争相采访的他不由地再次感叹他在课堂上的老生常谈:“网络神奇的力量啊!”而整个事件,大概又是他手中一份精彩的教材罢了。

    第一财经

  • 越玩越聪明

        外甥女诺拉放暑假到我家小住。明年就要上中学的她随身只带了一本书――《哈里波特》,大多数时候她都在上网玩游戏、和同学聊天,要么就出去玩耍,甚至无所事事。

           这对身处升学压力的中国同龄孩子们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更不可想像的事实是,去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的研究报告,对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测试,芬兰学生位居榜首,被评为“最聪明的学生”。

           所谓“最聪明”,是指这些学生们运用“读写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在二十五万调查学生中,芬兰学生的读写能力名列第一,数学能力屈居第二。这个被英国媒体称之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被视为检验各国教育体制和未来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什么芬兰孩子能在没有压力的学习方式下展现惊人的成绩呢?

           人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制度,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大背景。在最初的九年义务教育中,老师从来不留任何家庭作业,也没有升学考试;没有“优生差生”之分,也没有“好学校差学校”之分,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均等良好,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在OECD发布的研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受测验学生达到最高的第五级阅读能力,而芬兰学生中竟有五分之一达到这一水准。18%的芬兰中学生花一到两个小时纯粹为了享受阅读而阅读。阅读能力越强,便越有能力理解并运用资讯,有效地参与社会运作,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杰出,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其次是芬兰的教师质素非常之高。所有的老师,哪怕是幼儿园,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资质考试。即使是在经济衰退之时,政府都没有删减教育经费,反而有所增加,因为他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挽救经济危机。正如中国人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芬兰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人都进入知识领域。

           再次,芬兰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平均每250多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完善周到的免费图书馆服务,保持了芬兰人喜爱读书的传统,也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根据教育部门统计,平均每年每个芬兰人从图书馆借20本书。

           诺拉的哥哥汤米马上要面临升高中的重大转折。想当一名机械工程师的他有很多选择――高中、职业学校,或者职高兼高中。根据最新调查,仍然有8%的芬兰人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选择不再继续升学。而汤米的妈妈也开始郑重其事地为儿子考虑未来,因为她很担心儿子会在职业学校沾染上喝酒抽烟的坏习气。可见教育制度再完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全球性且不可避免的。而即将进入高中的他离成人世界越来越近,烦恼也就越来越多了。

          于是我看到那些在游乐场无拘无束疯玩的芬兰孩子们,便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