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在美国过“打折圣诞”

          这个冬天,身在美国的购物狂们可真是备受煎熬。圣诞和新年佳节还没到,商家们早早就打出了打折优惠的旗号,为了争抢客户,折扣愈打愈大,优惠也越送越多,这可不把本来就购物上瘾的人们怂恿得心潮澎湃嘛!要在往年,此时可正是商家们大捞一笔的黄金时机,不管什么烂货,只要整成礼盒包装,都能卖个好价钱。至于降价打折,则是节后的桥段了。

          可今年就不同喽。房市惨淡、失业率上升,再加上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美国算是正式进入了经济衰退。根据彭博社(Bloomberg)和《洛杉矶时报》的最新民调,有二分之一的受调者表示将消减假日消费;四分之一的受调者表示将不会像去年那样买那么多礼物。而三分之一的受调者则说将开始储蓄。“储蓄是酷的”突然成为美国的新潮流,一直被认为过于物质化、总是买买买的美国人好像猛地有所觉悟,以至于有人甚至宣称,在此艰难时事下,美国人将再次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满足。

          既然私人消费在美国的GDP中占了70%的量,如果美国人都集体约好了不再逛商场乱花钱,这对已经黯淡一片的美国经济可将是更沉重的打击。十月份,美国消费者支出下降了1%,是自2001年以来最大的下降幅度,而十一月汽车销量则是26年来最糟糕的。年关一到,最惨的是零售商们,他们面临的,是五十年来最惨不忍睹的假日消费。

          但是,如果你在此时走进美国的各大超市和百货商店,或许仍然会看到一波又一波、大包小包的消费者们。我先后去几家日用品超市,都被收银台边排着的长队吓了一跳,不是大家都要省着花了吗?怎么还在争先恐后地买呢?

          其实,当汽车销量直线下降的同时,百货公司的销售量确是这三年来涨幅最大的。理由很简单,尽管大家都在节约开支,但面对货架上折扣多多的商品,还是忍不住诱惑。既然日子还是要过,不如乘着这股打折狂风,好好享受一下难得一遇的实惠,比如沃尔玛的销售量就出人意料地也上升了。在感恩节过后的“黑色星期五”打折行动中,居然有两个男人在加州的玩具反斗城里为抢夺便宜货,拔枪对打,结果双双毙命。这种犹如西部牛仔决斗式的死法,却发生在玩具店里,真正算得上是“血拼”了。

          便宜货谁都贪,商家们也正是吃准了老百姓的这种心态,把今年节前的促销工作搞得空前绝后。最近几个星期,塞进我家邮箱的广告泛滥成灾,而发进我电子邮箱的广告同样此起彼伏。眼看着圣诞越来越近,也就是意味着黄金促销佳期转瞬即逝,梅西百货公司、沃尔玛超市、H&M、玩具反斗城等零售商们居然从上周末起施行24小时无休营业!纽约时代广场打出诱惑半夜购物者们的旗号——但凡在半夜至五点之间购物超过75美金以上的,可享受七五折优惠。于是一帮热衷于“夜购”的“游魂们”应运而生,夜半的商场灯火通明,却无拥挤人群,的确是享受贵宾级购物待遇的好机会,只要你肯牺牲睡眠。而成本并没有增加太多的商家,又下对了一步棋,大门敞开,逮着一个算一个吧。

          早在七十年代末,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曾哀叹过太多的美国人崇拜消费,而这种美国“消费精神”历经网络泡沫、9/11恐怖袭击、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不曾低头。当我在美国看到一家婴幼儿用品连锁店居然取名“BUY BUY BABY”,更是不得不服。2008年的这个冬天,美国人伸向货架的手终于开始犹疑了,买还是在买,但是心开始虚了,而和往年“买到手软”的情形相比,这一次是还未买,手就已经软了。

          原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中文网

  • 美国父母也拔苗助长?

          一开学,大儿子升入“大孩子”班,新来的蒙台梭利老师果然管教有方,一群上窜下跳的小猴子们在她手里服服帖帖。然而家长们是永远不知足的,一个女孩的妈妈在家长会上提出,老师最好把每天学习的内容列在小黑板上,这样家长回去可以对症下药地帮助孩子复习巩固。

          那个女孩只有4岁。要不是老师微笑着把她妈妈的要求像气球一样轻轻地弹了回去,可怜的她就要开始做家庭作业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得拔苗助长的父母们满世界都是,《爱因斯坦宝宝》的热卖,就充分揭示了爸妈们深藏着的野心。我以前以为,只有中国的父母才“丧心病狂”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了美国才知道,美国父母培育孩子的殷切之情,一点儿不亚于中国父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儿子班上的这个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美国,只有满5岁的孩子才能进入公立小学中的幼儿园班。在此之前,如果你想让孩子进幼儿园,唯一的选择就是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每月学费1,000至1,700美金不等。就这样,周末的兴趣班照样生意兴隆。音乐、艺术、芭蕾、体操、空手道、瑜伽,只要你说得上来的花样,都有针对婴幼儿和儿童所开设的课程。家长们的双休日都花在奔忙在各种课外班的路上,如果你问他们这是何苦?他们的回答和中国父母们惊人地相似——培养才艺、多一种技能,将来考大学有用!

          根据美国某教育机构的统计观察,只有5%的孩子可以称之为天赋秉异,而这其中更少的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天才。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的爸妈们,不得不面对痛苦的现实:我们95%的孩子们都是普通人。这个沉重的事实,却也激发了家长们战无不胜的斗志。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便拼命地进行扫荡式地全能培训,谁知道孩子会在某方面略有收成呢?反正多一样本事总是好的。两年前曾经有位美国女作家写过一本描写美国重点高中生活的书,说这些孩子是新一代的overachiever,也就是“过分要求上进”、或者说“想要得太多”的人。要求上进本来是件好事,但不顾一切地“天天向上”,其实也是一种颇为病态的心理。女作家指出这种现代社会的心理疾病,已经蔓延至青少年中,为了进入常春藤名校,这些孩子完全进入“头悬梁,锥刺股”的疯狂境界。中国的孩子读书苦没错,但不要以为美国的校园生活就是轻松的,尤其是在好学校中,学生的压力要比中国学生大得多,因为美国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考量更周全,光是考试成绩好并不能保证好大学和奖学金,学生必须要有特点和才艺。所以父母们给刚出生的孩子就雇个说西班牙语的保姆,旨在创造“外语环境”,这样的做法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大儿子的班上准备开设收费的西班牙语课,我本来很排斥,虽然学费不贵,但已经在中文、英文和芬兰文三种语言中纠缠的他,有必要再增加语言负担吗?可是大多数孩子都报名了,大儿子自己也表示要学,因为他不愿意自己落单,而他也似乎完全没有把西班牙语课当成学习负担。

          如果他只是把学西班牙语当成玩儿,我当然支持。要让他永远保持这样轻松的学习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让我如此轻松地不给他增加负担,似乎也会越来越难。我只希望我和他都不要忘了,不管学再多东西,会耍再多才艺,他都能保持善良、自信和快乐,那就更好了。

          原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