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单亲假期

         六个星期,转换了无数次的汽车、火车和飞机,从凉飕飕的北欧乡村、烈日炎炎的维吉尼亚海滩,再到纽约州风景宜人的赫德森山谷,我们终于拖着两个捣蛋鬼回到了家里。假期是令人愉快的,平时工作忙碌的爸爸终于有时间和小朋友们尽情玩耍;假期也是令人疲惫的,没有了幼儿园和祖父母,两个小家伙除了睡觉,每秒钟都和我们黏在一起,极度挑战父母的耐心和体力。

         我不由地想,如果两个大人带两个小孩都那么累,那些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们,尽管他们的数量要少得多)可怎么度假?或者说,这还叫度假吗?可能休假完毕走进办公室倒还长出一口气呢。事实证明,我的担心虽然合情合理,却有点迟。或者说,有些人早就体恤单亲父母们,并且急他们所急,乘机也开拓了自己的生意。

          离我家不远的马里兰州州府安纳波利斯,就有个“单亲旅游”公司(singleparenttravel.net),专门为单亲家庭组织团队旅行。创办者是个号称“环球布兰达”(Global Brenda)的女士,她似乎也是(至少曾经是)个单亲妈妈,并且从事旅游行业多年。布兰达·艾尔威而(Brenda Elwell)的书《单亲家庭旅游手册》(The Single Parent Travel Handbook)为单亲家庭度身定做了环球旅行线路,同时也详尽列举了单身父母在旅行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事项和一些专门提供“单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和旅游胜地。

          那么,单身父母们在带着小家伙(们)旅行时,除了要“孤身奋战”地照顾孩子,到底还会有哪些烦恼呢?正常家庭或许不会想到,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多数的旅馆房间价格都是建立在两个成人居住的基础上的,当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入住的时候,显然就有点不划算;在大多数的度假胜地,都会看到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其乐融融的景象,对于只有爸爸或妈妈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种刺激,让本来开心的休假,添了道堵;有些国家需要单身父母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否则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旅途中的安全问题更是重头,两个大人看一个孩子有时候都会出差错,更不要提一个人兼顾那么多事。我在维吉尼亚海滩就目睹了一个四岁男孩失踪之后的纷乱场面,好在警察很快在十几个街区之远的海滩上找到了他,大家才松了口气。作为单身父母,尤其是单身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稍不留神便容易让坏人钻了空子,如何在各方面做好防范措施还真不可忽视。就像布兰达所说,“你可以看上去像个旅游者,但至少不要像个又傻又笨的旅游者。”

          “环球布兰达”在她的书中和网站上给单身父母们提供了好些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适合“单亲旅游”的旅游点信息,她为单身父母所撰写的旅行小贴士也颇为周到,连我看了都很有收获,可见身为旅游行业的业内人士,她对于如何带孩子出门,并且玩得好,很有经验。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不会坐在汽车后座看动画片,而是坐在前座帮着爸爸或妈妈看地图找路。布兰达指出,这样的机会,如果父母鼓励得当,引导得好,孩子会很有满足感、很开心,更令他们比同龄人成熟一些,富有责任心。她自己的儿子从五岁起就担任“行李保管员”,在机场负责点数自家行李;稍大后,他甚至在亚马逊河的旅途中,爬上大巴顶部,确认自己的行李捆牢了,还帮助其他人搬运行李。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锻炼良机。

          至于布兰达组织的那些旅游团队,就更造福于单身父母和孩子们了。所谓“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一大帮单身爸爸妈妈们一起旅行,互相照应,无论对心理上还是实际旅程,都大有益处,说不定还能起到“配对”作用。而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朋友,不必为被问“你爸爸呢?”或“你妈妈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而感到尴尬。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社会对同性恋的认同度有所提高,再加上自愿选择做单身父母的人也比以往有所增加,单亲家庭已经成为社会构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似乎所有的单亲家庭都不愿意被另眼相看、特殊对待,但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有针对单亲家庭的特殊服务,父母和孩子们还是很受用的,“单亲旅游”的成功就是例子。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 说说美国的地产税

        入夏后,家门口的几条马路就没消停过,大队工人和大批工具车每天轮番敲砸挖扒,搞得尘土飞扬。施工队终于慢慢开近,我一问,才知道是郡政府维修日渐老旧的人行道、车道和街沿。作为旅居此地的外国人,我们似乎没有过多地关心过郡政府的各项决议。但对于我们的邻居来说,应该是件大事儿。因为郡政府就是靠他们所交的地产税养着的,这些修路钱,可不就是从自家腰包里掏出来的嘛。

        根据华府税收基金会2006年的调查,地产税是州税和当地税收中最为美国民众所怨声载道的。眼下全美房市由于次贷危机而萎靡不振,地产税却在每况愈下的房价中不断上涨,着实令许多房主们痛苦不堪。多年来,有关地产税的争论从未停息,有些州曾经尝试改革,但并未有真正令老百姓满意的本质改变;有的人甚至提出取消地产税,但这样做势必导致收入税的大幅度上涨,也会给各州的财政带来损害,可谓拆东墙补西墙,只会把经济搞得更糟。

        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政府无权征收地产税用于开支,地产税由各州政府征收,而每个州有各自繁复的税收制度,所以地产税率也不尽相同。但这些钱收去后,用途则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郡的警察局、消防站、中小学、社区大学、公共交通、健康和社会服务,以及图书馆,甚至公共公园等,都是从民众所缴纳的地产税来支撑的。当然,也不是每家都要交这其中的每一项税,要看居住地的位置所在来决定交哪几项税。而各地方政府所收来的地产税,则用于道路维修、垃圾处理、绿化卫生等等,所以现在我家门口这大张旗鼓的维修工程,完全可以看作是居民们自己雇来的建筑队。邻居格瑞斯自一九七零年代就搬到了这条街上,据她说,这条路有好多年都没这样大修了;我平时推孩子出门时,童车老是磕磕碰碰,路面七高八地,可见也是时候翻修一新了。

        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城贝赛斯塔,属于马里兰州蒙高马里郡,紧挨着首都华府的北部,只有五万多人口,其中八成以上是白人,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富裕且特殊的地区。不少华府的要员和知名人士都在此安家,布什的“御用”医院——国家海军医院,以及国家健康研究院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我们常常在晚上听到直升飞机在头顶上嗡嗡作响,猜测或许都与病员有关。贝赛斯塔有不少出色的公立高中,其中三家主要高中都在2008年《新闻周刊》的全美最佳高中排行榜上。美国的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免费的,所以大家都想不花钱上好学校。但你必须住在学区内,像中国那种把户口挂靠的诀窍可行不同。所以好学区的房价自然就水涨船高,房产广告也一定不会忘了提学区,那可是卖点之一。就这样,哪里有好学校,哪里就有好房子,地价跟着涨,地产税也就往上飙;而哪里的地产税缴得多了,哪里的公立学校也就越办越好。去年年底,我们去贝赛斯塔的一所高中听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演讲,觉得其规模和设施完全不亚于大学;当时我先生看着通往礼堂的漂亮中厅,唯一的反应只有一个词:“地产税啊!”

        根据税收基金会2006年的地产税数据统计,我们所住的蒙高马里郡的家庭中等地产税为3,393美元,占房价的0.6%,在全美近八百个郡中排名第83;排名倒数第一的加州圣兰德里·派瑞许郡的家庭中等地产税才131美元。相差如此悬殊,和收入、房价、以及各郡税收率的不同都很有关系。蒙高马里郡的中等房价为53万美元左右,屋主中等年收入11万美元;而圣兰德里·派瑞许郡的中等房价才8万美元,屋主中等年收入3万美元。至于排名前十位的缴税大郡,几乎都在新泽西和纽约州。其中新泽西的亨特顿郡家庭的年中等地产税高达7,999美元,名列榜首,但有趣的是,其中等房价倒也不过48万美金左右,屋主中等收入居然还比蒙高马里郡要低五千美元左右,而房产税占房价1.7%,几乎是蒙高马里郡的三倍。如果论州的话,得克萨斯州则是第一名,据说是因为该州没有州收入所得税的原因,房主们的平均地产税高达2.5%左右。

        我家的左邻右舍们,有不少是自一九七零年代就搬来此地的,据他们说,他们的地产税这些年来已经涨了500%之多。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来没有对房子进行过翻修甚至重建,所以说房子本身还是那栋老房子,什么也没变,只是不断高涨的地价使然。次贷危机造成的房市低迷也并没有影响到贝赛斯塔,事实上去年以来,房价还稍稍涨了一点,只不过成交量受大气候的影响略有下降,更多的人显然不想因为糟糕的房市而降低这个黄金地段的价钱。由于税收值的评估根据前一年的销售数据为参考,所以当房价下跌时,地产税反而高了,很多人因此很郁闷。于是一些媒体,比如国家广播电台专门请了理财专家教人们怎么申诉。专家指出,税表要看仔细了,有的房价评估值是三年前做的,如果你周围邻居现在都被银行赶出家门了,这评估显然要重做;有的评估不准确,两个卧室的搞成了三个卧室,价钱自然大有不同。只要你仔细一点,这些申诉不需要通过律师,自己就可以搞定。

        税收也是目前热火朝天的总统选举大战中的重头戏。很多选民非常关心地产税的改革,但偏偏这又是个由当地的州政府或郡政府来做主的事情,使得候选人们很难对选民作出任何保证,因为他们无法越权来做决定。恰在此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帮助那些因次贷而即将面临破产的家庭减扣地产税,这一重大决议被称为是十几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房屋法案。可见这也是立法者们竭尽全力想在选举年为越来越头疼的房市危机提供一点出路,而联邦政府伸手援助地方上的税收,也令公众颇感惊喜。

        这项抵扣方案可令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奈狄克州这几个地产税缴纳大州的百万居民受益,尤其是那些已经付清大多数房贷的老年居民们和中低收入家庭。结果是个人可减免五百美元地产税,而夫妻则可减免一千美元地产税。对于首次买房的房主们,也将有减免或抵税金额,最高可达7,500美元。法案的另一重要举措,则是联邦房屋管理局将花费巨资,给那些还贷有困难的家庭替换新的、可负担的贷款方案。预计2009年年底,将会有两百八十万户家庭面临银行拍卖的困境,但这项新贷款计划会解救15%,也就是四十万户家庭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们免遭流落街头。最后,地方社区将会获得39亿美元的补贴,重新修复那些因为被银行没收而破败损坏的房屋。

        要不是国会出台新的税收立法,帮助那些次贷危机的受害者们,地产税这件地方上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联邦政府来插手。这可真是搭了个顺风车,算是个让老百姓意外惊喜的例外,亦颇有政府力挽狂澜之举措。

        美国的经济状况前途未明,大家都盯着麦凯和奥巴马,谁能带领美国人民趟出这摊混水,谁就是英雄。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是逃不掉的——死亡和税收。”税收这件美国人民的大事,已经成为选民们考量两位候选人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尺。麦凯和奥巴马的税收新政策出台后,已经遭到媒体毫不留情的点评;麦凯攻击奥巴马要提高税收,但事实上奥巴马要提高的事有钱人的税收,麦凯自己的政策似乎才是让有钱人更有钱,中低收入者们并无实惠可言。不管舌战如何激烈,从候选人到执政者,他们是否能兑现自己的甜蜜承诺?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对于急于想摆脱经济困境的美国民众来说,短期内不管怎样的结果可能都是杯水车薪。

         经济观察报

  • 08设计杰作——极简+优雅

        连布什都赶去看的中美首场篮球赛被称为本届奥运会最精彩的比赛之一。结果是早就有所预料的,但这并不影响打比赛的人和看比赛的人的激昂和兴奋。我表弟甚至说中美两国各方面的差距可类比篮球水平差距,所以中国人要有信心,因为这个差距不是橄榄球之间的。

        体育精神之所以神圣而高贵,是因为它其实无关乎人的尺寸。姚明是个巨人,但他的高度只是他事业的起点;无论是作为一个体育人还是社会人,他能有多“高”,和他的身长并无关联。这一点,从开幕式上小林浩的身上,我们已经有所体会。

        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国际杰出设计奖评选中,一张为残疾运动员设计的轮椅获得金奖。正是在观看残疾运动员的篮球比赛时,设计师们发现运动员的手不仅要运球、投篮、做假动作等,还要推轮椅、转轮椅和停止轮椅。“平衡运动轮椅”不需要运动员用手来操控轮椅,当运动员向左或右倾身时,轮椅会自动转方向;如果需要放慢速度或停下,运动员只需往后仰就行了。

        这个由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杰出设计奖组委会共同举办的年度奖项自1980年起就开始运作,两年前它还是个工业设计奖项,去年就更名为国际设计奖,以突出其国际性。但不难看出,这个奖项是偏重于工业设计和发明的,评委会特别强调设计的社会责任,这从今年的获奖作品身上尤为突出。“一个孩子一个手提电脑”项目再次入选或金奖毫不令人惊讶,其他如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廉价灭蚊器可用于抵御疟疾;一个纽约设计学生设计了形如地雷的肥皂,用以集资清除世界上残留的地雷;一个韩国学生给盲人专门设计的便携式扫描仪;这些都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责任心。今年的入选和获奖学生作品比往年都要多,足以见得后生可畏,且令人欣慰。亚洲作品有所抬头,也是从今年的评选开始的,尤其是中国和韩国设计师,也加入了获奖阵容。同时,评委会破天荒头一次设置了一个特别奖项——“最佳表现奖”,获奖者只有两名——一是中国香港的“中国尺码”(SizeChina),这个设计研究项目收集了中国本土的众多头型尺寸,创造了第一个中国人头型和脸型的数码数据库,可用以制造更安全舒适的头盔。另一个获奖者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现在极其火爆的苹果手机。

        与时政息息相关的另一项金奖设计是一位来自芝加哥的女设计师所写的书《民主设计:选票+选举设计》。2000年总统大选时的人工计票噩梦仍历历在目,面对设计糟糕、误导选举人的选票设计,设计师们早就按耐不住了,如此失误导致的后果是以人民生活和世界和平为代价的。如何使竞选过程更有效,也是有一番设计理念可以探讨,这位女设计师明确地表示,设计是可以重新建构和加强民主进程的,其社会意义不可估量。

        要说本年度获奖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少主义的优雅风格的回归。苹果手机就不用说了,是该特点首当其冲的最佳代表作。而旧金山“纯粹数码科技”(Pure Digital)推出的FLIP摄像机获金奖,倒真是令没有苹果手机的我平了一口怨气,因为我用这个摄像机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个销售量已经超过100万个的FLIP只比手机大了那么一点点,界面上按钮少得可怜,卖价150美金,获得电视名主持奥普拉和众多消费者的称赞。坦率地说,我一开始曾经怀疑其能力,但事实证明它的音画效果相当不错,至少完全达到专业网络媒体的录像新闻标准,难怪《纽约时报》的文字记者几乎人手一个,而操作之简单,应该连幼儿园大班孩子也一学就会,老板们根本不需要对遇到情况掏出来就拍的老纪们进行培训。最爽的事一弹既出的USB接口,不需要任何软件,插入电脑即可传输。

           FLIP刚刚又乘热打铁地推出了更小更轻的MINO版,不得不说,不论是概念还是名字,MINO之于FLIP来说,就像NANO之于IPOD。乔布斯那种看上去漫不经心实则深思熟虑的风格在FLIP始作俑者的身上亦有所体现,面对无数消费者要求增加更多功能的意见,FLIP置若罔闻。其执行总裁卡普兰说,“如果把我们的产品搞得更复杂,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不那么好玩了。”

         经济观察报